微信分享图

7388 清乾隆 手持金刚菩萨(六品佛楼)

手持金刚菩萨(六品佛楼)
拍品信息
LOT号 7388 作品名称 清乾隆 手持金刚菩萨(六品佛楼)
作者 -- 尺寸 高16.5cm 创作年代 清乾隆
估价 1,300,000-1,500,000 成交价 RMB 1,840,000
材质 形制


[大清乾隆年敬造][手持金刚菩萨][无上阳体根本]
北京宫廷
铜泥金
备注:1. 荷兰皇家公爵阿希文·利珀博士(Ernst Aschwin Prinz zur Lippe-Biesterfeld)旧藏,曾任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东方艺术部名誉馆长。
2. 扬·米欧荷先生(Jan Miog),原荷兰皇家图书馆馆长
3.欧洲“玉燕堂”伉俪重要私人收藏
此尊菩萨见肉泥金彩绘,以造办处造古工艺装饰,为三面六臂,头戴五叶冠,发髻高耸,耳后有束发缯带,面带笑貌,慈祥宁静。其上身袒露,肩披帛带,下着裙佩,饰耳珰、项链、臂钏、手镯、脚镯。左手握金刚铃,右手倒持金刚铃,左副手自上而下分别持莲花、宝剑(已佚),右副手自上而下分别持摩尼宝,金刚杵,全跏趺坐于单层莲花座上。莲座上沿刻“大清乾隆年敬造”,下沿刻“手持金刚菩萨”,背部刻“无上阳体根本”。 指明此尊曾供奉于清宫某六品佛楼西壁第二层第二龛。检阅相关文献,手持金刚菩萨存世少见,仅见故宫梵华楼中所供奉的手持金刚菩萨略有不同,可作参考。(图片1)
乾隆时期的佛像制作与康熙、雍正时期并没有本质区别,但是由于乾隆帝本人对于藏传佛教的理解较其祖父两辈明显深入,所有宫廷造像与法器的制作在规模和品种上均有重大的突破。他试图首先从整体上把握庞大而复杂的藏传佛教神系构架,了解其神格,而并非只是机械的照搬照抄,希望做到原汁原味,符合教义,同时具有审美趣味。乾隆帝的大一统思想及其个人的审美趣味给清宫藏传佛教造像的制作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六品佛楼是清宫重要的建筑形式,其重要性在于这种独特装修的佛楼一再出现,反映出乾隆帝对这种建筑及其内部陈设思想的重视和青睐。六品指的是藏传佛教修行所必须经过的六个次第(阶段),即般若品、功行品、德行品、瑜伽品、无上瑜伽品父续、无上瑜伽品母续。每层楼上供小佛像,下层供佛殿和唐卡。每座六品佛楼共七间,除中间一间上下供佛与宗喀巴大师像外,其余六间分别代表般若品、无上阳体根本品、无上阴体根本品、瑜伽根本品、德行根本品、功行根本品,以契合藏传佛教黄教所主张的显密兼修、依次而行,由浅入深的思想。通常六品佛楼楼上每间供小型黄铜造像122尊,六间共供732尊,从乾隆二十二年至四十七年间(1758-1783),清宫先后修建和装修的六品佛楼达八处之多,紫禁城内有其四:建福宫花园内的慧曜楼,中正殿后淡远楼,慈宁宫花园内的宝相楼,宁寿宫花园内的梵华楼;长春园有其一:含经堂西梵香楼;承德避暑山庄有其三:珠源寺中的众香楼,普陀宗乘寺大红台西群楼,须弥福寿寺妙高庄严西群楼。目前,只有紫禁城里的梵华楼中的绝大部分佛像、唐卡和佛塔,甚至法器保存至今,其它各处或毁于战火;或毁于火灾;或楼虽在,内中一切供器佛像、佛塔已荡然无存;或文物流散在外,难获镜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