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8397 元 铜鎏金莲花形唐草纹行炉

铜鎏金莲花形唐草纹行炉
拍品信息
LOT号 8397 作品名称 元 铜鎏金莲花形唐草纹行炉
作者 -- 尺寸 长 37cm 创作年代
估价 2,000,000-3,000,000 成交价 RMB 2,990,000
材质 形制
著录:《吉金乐石》London Gallery出版,1995年,页108

备注:田岛充先生旧藏
本作品为罕有之铜鎏金的行熏。火炉端,盖子顶端为宝珠形钮,盖的上段部分为飞鸟纹,下段部分为云纹镂空透气孔,盖的周围有点刻唐草纹图案。火炉璧的周围有连珠纹和透雕的莲瓣纹。底座支台为菊瓣纹。长柄和火炉的连接处由两个铆钉固定于心叶形金属构件上,上面也是点刻唐草纹图案,最先端为椎棱瓶形镇子。整件器物做工精美绝伦,装饰丰富,而且保存非常完整,基本和当初的原貌一致。此式行熏存世量非常稀少,是一件隋至唐时期弥足珍贵的重宝。
此式行熏,常于佛教大典中使用,亦称手炉、提炉。其柄长七寸,乃至一尺许,形状有多种,古式的形状尾端作狮子形,有铸制、锻制或青铜镀金制等。手持长柄的一端由火炉、下方的台轴以及底座构成,另一端有个起到平衡作用的镇子。“香炉”是“三具足”之一;所谓“三具足”,就是在佛桌上必须经常安置的“香炉、花瓶、烛台”等三种供具。“香炉”也是大乘比丘们,必须经常随身携带的“十八物”之一。
汉魏以降,佛教盛兴,隋唐发展至巅峰。由于佛教文化中,香有着特殊而重要的作用,这为中国香器造型艺术注入了新的元素。在佛教壁画及出土物中常见一种鹊尾或带镇柄香炉,以及盛放供养用香料的香宝子,就是此时的产物。长柄香炉,最早见于南北朝时期,又名鹊尾炉或手炉,作为佛供养器,长柄香炉与香宝子搭配使用。据北宋释道诚集《释氏要览》“手炉”条载:“法苑珠林云:天人黄琼说迦叶佛香炉,略云:前有十六狮子白象,于二兽头上别起莲华台以为炉。后有狮子蹲踞。顶上有九龙,绕承金华。华内有金台宝子盛香。佛说法时,常执此炉。比观今世手炉之制,小有仿法焉。”此类手炉形象在敦煌壁画、绢画中多有表现,香宝子均附着在长柄之上。此次展出的长柄香炉为香炉、宝子分置,唐代著名禅僧神会塔基中发现有同式香炉,日本正仓院收藏一件此式紫檀金钿香炉,更是华美至极。唐代铜器继承、引进了铸造、焊接、镂空技术,鎏金也在铜器上运用,制作更为精美。一如本品,显示了其当时高超的佛教用器制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