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5011 明中期 朝冠耳炉

朝冠耳炉
拍品信息
LOT号 5011 作品名称 明中期 朝冠耳炉
作者 -- 尺寸 口径17.6cm;高12.4cm 创作年代 明中期
估价 600,000-800,000 成交价 RMB --
材质 形制
著录:
《金玉清烟——杨炳祯先生珍藏明清铜炉》,台湾历史博物馆,1996年,页171,图85
《馆藏牙雕暨明清铜炉特展图录》,台湾历史博物馆,1997年,页55,图120
《吉金——明清铜炉特展》,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5年,页44,图31
《异云——明清宣德炉集珍》,美国Art Media Resources, Inc.,2016年,页206,图34
「大明宣德年制」楷书款
来源:台湾杨炳祯旧藏
展览:金玉清烟——杨炳祯先生珍藏明清铜炉,台湾历史博物馆,1996年

馆藏牙雕暨明清铜炉特展,日本熊本市立博物馆,1997年
吉金——明清铜炉特展,天津博物馆,2015年
参阅:《宣德彝器图谱》,明·吕震,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年,页186
拍品造型与《宣德彝器图谱》卷十四所载的「朝冠宫炉」相符。整器沉稳庄重,严谨合度,气宇轩昂。平口折沿,见内倾,边缘起线。深凹颈,细刻双弦纹,精准平直,是为细工。肩塑双朝冠耳,肥瘦适当,极为精妙,挺拔英俊,S形曲线堪称完美,为整器增加亮点。扁鼓腹,缓收出平底,底承三兽蹄足,健硕稳健。三足外包近三分之二,内中空,这种情况在明代宣铜器足部会有出现。耳、足皆与炉身一体铸造,工艺难度极高,做蜡膜时就要一丝不差。内膛麻子地。
此炉皮色特殊,外壁绿锈包覆,放大镜下,可见绿皮润亮,且呈结晶状。炉底又可见原红皮色。红皮的概念自明已有,如正德时期的红皮最为著名。此炉炉底红皮与正德色泽接近,可证年份极佳。炉底中央开框,方正规矩,内铸「大明宣德年制」楷书款,字体较大,结体方正,普遍向右上倾斜,字风遒劲有力。
朝冠炉初铸为敕赐詹事府、翰林院、国子监等文职衙门及其主要官员的特别形制,寓意加官晋爵,颇富吉祥意。现藏西藏罗布尔卡的一幅明宣德《大慈法王像缂丝唐卡》中也可证朝冠耳炉的级别非同一般,画面左侧红色印文下方,一只朝冠耳熏炉引人注目。此幅唐卡为宣德九年(1434)皇帝赏释迦也失为「大慈法王」时赐予的,画面中的朝冠炉即为当时宣德炉的真实写照。此例亦可证此炉年代佳。

重222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