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5103 龙泉梅子青摩羯耳盘口瓶

龙泉梅子青摩羯耳盘口瓶
拍品信息
LOT号 5103 作品名称 龙泉梅子青摩羯耳盘口瓶
作者 -- 尺寸 高31.5cm 创作年代 --
估价 6,000,000-9,000,000 成交价 RMB 12,650,000
材质 形制


备注:1.日本关西重要茶道家族收藏
2.传为Lord Matsudaira Fumai松平治乡(1751-1818)旧藏,
为日本出云县松江藩的大名,亦是日本历史上著名茶道大师,按茶斋号称为“不昧斋”
3.传于江户时代(1603-1867)购自日本古董商“伏见屋”
本品瓶盘口,长颈,折肩,直筒腹,浅圈足。内外施梅子青釉,胎骨稍厚,颈部两侧置摩羯耳。足沿呈赭色。此器形制因似造纸打浆所用槌具,亦称纸槌瓶,为宋代极为高级之瓶形一类,而于瓶颈两侧附贴双耳,则为南宋龙泉窑所特有,普见凤耳及鱼耳两种,摩羯耳较少。除了清宫旧藏数例,此造型亦深受日本藏家所青睐。东京根津美术馆2010年举办《南宋の青磁》展览中,曾展出多件日本知名收藏的龙泉凤耳或鱼耳瓶,见展览图录17-25号。其中一件藏于京都阳明文库,被列为日本“重要文化财”的例子与此器甚为相似,高度亦同,惟釉表片纹较为明显,见图版17号。
此瓶为日本著名茶道家族旧藏,体型硕大,高达31.5公分,通体施梅子青釉,其塑摩羯耳造型于同类中极为罕有,品相完好。其耳部以摩羯装饰,其摩羯原又称为鱼龙。摩羯为佛教中的一种神鱼,龙首鱼身,亦为印度神话中的河水之精,生命之本,可创造一切,也可融化万物。大藏经《一切经音义》卷四十云:“摩羯者,梵语也。海中大鱼,吞噬一切。”有吉祥、辟邪之寓;由此可见,印度的摩羯与中国的龙、凤、麒麟一样均属凭想象集中数种动物为一体的纹饰。这种纹饰大约出现于公元三世纪中叶,公元四世纪传入中国。《洛阳迦蓝记》记载有如来作摩羯大鱼,从河而出,十二年以肉济人处,起塔为记,故以摩羯为饰表达了人们希望借此得到佛祖的恩惠和保护。南宋时期,龙泉窑的制瓷匠师创烧出精美绝伦的粉青釉与梅子青釉瓷器,而被南宋政府关注,其产品大量进入皇宫,成为宫廷御用之物。
南宋龙泉青瓷向来为公私收藏所喜,东瀛世家最喜此类雅器,更视之为茶道之中花器的最上品。本品所附双耳似为摩羯,为佛教圣物之化身,其造型与平常所见龙泉双耳瓶略有不同,颈部在双耳两侧多了两道正圆形状纹饰,细观又似暗刻一类,应为窑工有意而为之,丰富了观者的视觉。本件摩羯耳盘口瓶,在双耳下肩部各有两个对称圆形。原因待考,似应为胎体上有圆形痕迹,在施釉后釉汁沉陷后自然呈现而出。于龙泉盘口瓶别例上尚无发现,两个圆形抑或为窑工的一种有意为之的装饰。美瓶如美人,自古存论,南宋高宗杨皇后画像上可见面颊上有两个非常突出的白色圆形花钿装饰,这也是依存唐风的一种高贵妆容。瓶上的双圆是否也如同皇后花钿的妆饰呢?令人可存一种联想。 又,宋元佛造像中有新创日月观音一像,代表者如宋大足石刻转轮经藏窟中石雕四臂观音,两手托举圆形日月符印于耳侧。结合此瓶摩羯耳的佛教辟邪涵意,双圆是否暗喻日月观音的日月圆符,以助此瓶成为礼佛圣器?故可粗略推测,此瓶肩部的一对对称环状装饰,亦可能与传统宫廷美学相关。本品青釉无开片,釉质醇厚莹润,古韵悠然。此式摩羯鱼双耳瓶较之其它鱼耳、凤耳瓶少见,可资参考的同类实例不多,英国维多利亚及阿尔波特博物馆藏一例,亦为摩羯耳,但尺寸较本品略小,耳部装饰精细程度亦存在差异。
龙泉窑始烧于北宋早期,但南宋龙泉窑的瓷质、工艺最好。南宋中期以后,完全形成自身的特点,以份青和梅子青釉著称于世,这两种釉是在龙泉青瓷中最名贵的品种。其中粉青釉更少。从工艺学角度分析,粉青釉是一种“石灰碱釉”,这种釉在高温中黏度较大,流动性较小,适宜挂厚釉。有层中含有大量小气泡和未完全融化的石英颗粒,当光线射入釉层时,釉面会使光线发生强烈的散射,呈现出一种柔和淡雅如冰似玉的美感。随着时代的积累,此种梅子青釉摩羯耳瓶存世极少,定为一例不可多得的南宋龙泉窑极品,也代表了宋代龙泉青瓷发展的最高水平,亦可遐想品味宋代文人那份特有的风姿绰约芬芳清逸的儒雅。
浅谈南宋龙泉窑双摩羯耳瓶
浙江省文物考古所研究员
沈岳明
龙泉窑是中国瓷业史上的青瓷名窑,龙泉窑晚唐时期即已生产,但烧造规模不大,经过五代、北宋早期的不断发展,至北宋中期开始即已初具规模,北宋晚期时,龙泉窑就已经为宫廷烧造瓷器。“宣和中,禁庭制样须索,益加工巧。”
南宋时,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移,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北方的汝窑、定窑等名窑制瓷技术传入南方。这时的龙泉窑结合南北技艺,迅速走向成熟,幷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进而形成一个较大的瓷窑体系。不仅胎釉配方、造型设计、装饰艺术、施釉方法及装窑烧成等都有了重大的改变和提高,而且由于熟练掌握了胎釉配方、多次上釉技术以及烧成气氛的控制,使烧造的器物釉色纯正,粉青釉和梅子青釉,达到青瓷釉色之美的顶峰。器形种类更是大大丰富,这时期龙泉窑的品种除日用瓷外,新增陈设瓷,如瓶、炉、尊等,式样也丰富多彩,龙泉窑双摩羯耳瓶就是其中的经典器形。凤耳瓶传世数量相对较多,两岸故宫博物院及国内外各大博物馆等机构多有典藏,1976年韩国新安海底沉船发现的龙泉窑产品中也有凤耳瓶,可以说是深受世人喜爱。但较之一般凤耳瓶,摩羯耳瓶无疑更加罕见,研究价值也更高。
日本社会是非常喜爱青瓷的,尤其是龙泉窑青瓷,在8件定为国宝的中国陶瓷中就有3件龙泉窑青瓷,史籍《仁和寺御室御物实录》中说“青瓷多盛天子御食,是大臣朝夕之器”。十三世纪之后,日本贵族阶层流行茶道,以收集中华唐物为荣,龙泉青瓷花瓶作为茶席中不可或缺之物,备受追捧,凤耳瓶就是其中之一。从镰仓、室町时代以来,大量龙泉花瓶流入日本,大阪、京都、奈良各地财团和博物馆均有龙泉窑凤耳瓶收藏,最著名的是大阪和泉市久保惣美术馆藏之凤耳瓶,其曾是日本皇室之物,敕铭“万声”,语出江户时代的诗句“捣月千声又万声”,应该是脱胎于白居易的诗歌《闻夜砧》:“谁家思妇秋捣帛?月苦风凄砧杵悲。八月九月正长夜,千声万声无了时。应到天明头尽白,一声添得一茎丝。”被列为日本国宝。
现存国内类似器型中,最著名的凤耳瓶是1983年浙江省松阳出土的,此器物高26.5cm,口径10.3cm, 浅盘口,筒形长颈,斜肩,筒腹,暗圈足,颈两侧装凤耳。造型规整优美,比例匀称,胎白细腻,内外通体施粉青釉,釉层丰厚,状若凝脂,色泽典雅,晶莹如玉,底足刮釉,系南宋时期的龙泉窑青瓷精品,一级文物。这件粉青釉凤耳瓶在1998年入选了中国邮政部发行的《中国陶瓷·龙泉窑瓷器》四枚套票,成为龙泉窑的代表性器物之一。
摩羯耳瓶形制类似纸槌瓶,与纸槌瓶不同的是是在颈两侧装有一对模制成型的鱼化龙(摩羯)耳,在此类器型中,凤耳和摩羯耳,习惯上统称凤耳瓶,不过摩羯耳的数量更加稀少。摩羯又称鱼龙,为佛教中的一种神鱼,有吉祥辟邪之寓。这种纹饰随佛教的传入而渐渐中国化。《洛阳迦蓝记》有如来作摩羯大鱼,从河而出,十二年以肉济人处的记载。所以,以摩羯为装饰表达了人们希望借此可以得到如来的恩惠和保护。故从造型来说,摩羯中国化,成为鱼化龙,更贴近中国人的情感,更容易为国人接受,包含了龙凤呈祥、望子成龙、鲤鱼跳龙门等涵义。
摩羯耳瓶与纸槌瓶从造型上相似,只是盘口稍大,另在颈部加装对耳。而长颈盘口的纸槌瓶在北宋汝窑、南宋官窑等瓷器中相当常见,是汝窑、官窑的典型器,龙泉窑制作应也是受此影响。龙泉窑凤耳瓶整器以直线为主体,直筒型颈腹构成瓶身,平实无奇却显得刚直有力,而盘口与斜肩的弧度则将两段近乎平行的直线巧妙连接,形成曲直变化,配合对称的两耳,显得稳固庄严。日本收藏的宋龙泉窑纸槌瓶(包括摩羯耳,凤耳瓶等衍生造型)数量颇多,其称南宋龙泉青瓷为“砧手”,很可能与纸槌瓶相关。
故此,龙泉窑耳瓶的烧制时间集中在南宋,元明亦有烧制,但元明时双耳造型模糊,器式变钝,双耳从清晰变模糊,直至退化成片状,唯以宋朝在造型与釉色最为精美。这种器物有各种大小不同尺寸的造型,日本大阪和泉市久保惣美术馆藏之国宝凤耳瓶高33.6cm,其余像阳明文库、白鹤美术馆、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常盘山文库、根津美术馆等藏的凤耳瓶一般都在30cm以下。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之南宋龙泉窑青瓷凤耳瓶,高25.5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龙泉窑青釉凤耳瓶,高17.5cm。故而高30cm以上,且品相完好摩羯鱼耳瓶,是比较少见的。从釉色来看,也是粉青为多,梅子青的少见。
此类摩羯耳瓶之用途当作花器或做供器。佛教传入中国后,逐渐汉化,供养瓶花方式增多,花样亦不断丰富,幷进入到道教、家庭生活领域,至宋代而至全盛。
南宋至明代的龙泉窑青瓷精品成交价早过千万元,2006年伦敦苏富比秋拍,高23.4cm的南宋龙泉窑青釉纸槌瓶拍至118.4万英镑。2008年纽约佳士得一件与本品为同一藏家收藏的,高28.8厘米的南宋龙泉窑青瓷凤耳瓶,大盘口,摩羯鱼耳,釉滋润、含蓄,瓶身下腹略收,但口部有修补,拍出了228.1万美元。还有一个现象,是名为官窑,实为龙泉生产的一些藏品,拍出了更高的价格,也值得我们注意。
传“摩羯”传入中国的时间,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古时「摩羯」有两种形象,一种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羊身鱼尾」的神兽形象(Capricornus),相传是古希腊神话中牧神潘恩的化身。另一种是印度神话中的河神,传说是长着长鼻、利齿、鱼身的动物(Makara)。「摩羯」随着佛教进入中国,南北朝的《洛阳伽蓝记》已有关于「摩羯」的记载:「河西岸有如来作摩竭大鱼,从河而出,十二年中以肉济人处,起塔为记,石上犹有鱼鳞纹。」而中国人描绘的摩羯宫图案,就是一只生有双翼的龙首鱼身神兽,跟西方的羊身鱼尾“摩羯“图案有存在差异。
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卷》就绘有摩羯形象。不过《洛神赋图卷》原作已失传,传世的《洛神赋图卷》多为宋人摹本。从辽宁博物馆藏的宋摹本《洛神赋图卷》来看,摩羯的长相是较狰狞的。到了唐宋时期,摩羯造型已经完全中国化,跟中国传统吉祥动物鱼、龙的形象相融合,常被描绘成龙鱼状,并且作为装饰性图纹广泛画到瓷器、铜器、漆器上,许多瓷器、玉器、金银饰品还制成摩羯的形状,自此,摩羯便早已被唐宋人赋予了吉祥的涵义。
以摩羯为造型或图纹的唐宋文物,于博物馆藏中见有几例,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例【北宋 黑剔花龙(摩羯)纹梅瓶】腹部主题纹饰即为一只极为生动的摩羯龙纹形象;日本兵库县白鹤美术馆亦馆藏一例上述梅瓶,被认定为日本“国宝”;辽宁博物馆收藏有【宋 耀州窑青瓷摩羯形水盂】;四川博物院也收藏了一件【南宋 铜摩羯笔架】;陕西历史博物馆藏有一件【唐 摩羯戏珠纹金花银盘】;金盘的造型为四瓣海棠形。杯内中心有一摩羯在水中嬉戏。在杯的内壁,工匠们以花瓣栏分成四个区间,每一区间内錾刻两组对称的宝相花,宝相花两侧还有如意花纹,口沿处则装饰一周花瓣。从金杯的造型和纹饰来看,有着浓郁的外来文化色彩。从公元3世纪中叶开始,摩羯纹就出现在古代印度的雕塑、绘画艺术当中,在佛教寺院建筑的塔门中更是常见。摩羯纹随佛教的东进而传入中国。上述提到,摩羯纹最早见于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以至佛教盛行的唐代更为普遍,被广泛地用于金银器的装饰。这时的摩羯纹比起古代印度的摩羯纹来,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有的是单独一条摩羯鱼,有的为摩羯追鱼,有的是摩羯戏珠。这件金杯是以摩羯戏珠为主题纹饰,与中国双龙戏珠有同工异曲之妙,显然收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
由于有金银器造型在前,宋代以及之后的各式瓷器,在造型、纹饰上多根据金银器化裁。但从一种材料到另一种材料,绝非简单的复制。金银器的价值在于材料的稀有和贵重,金属具有延展性,工艺上较为稳定。而瓷器取材于泥,却是泥与火的艺术,虽有能工巧匠,却还得凭造化天成;窑火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入窑一色,出窑万千,每一件宋瓷定皆为天成之物。
三级浪高鱼化龙
﹃三级浪高うして鱼竜と化す﹄
—碧岩录第七则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