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3904 王光乐 2006年作 水磨石

水磨石
拍品信息
LOT号 3904 作品名称 王光乐 2006年作 水磨石
作者 王光乐 尺寸 180×105cm 创作年代 2006年作
估价 1,500,000-2,500,000 成交价 RMB 1,955,000
材质 布面丙烯 形制


展览
2015年 放大——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中国新绘画展 长江当代美术馆 / 重庆
在《水磨石》的反复的描绘中,是否会有一种无奈,或者无聊,或者过程性的东西,确实是这样的。但是,我没有怎么想要推进,我只是反复地画,只是觉得在这个不断的反复中,画面里头应该会寻求到一种甚么语言,抑或说产生某种有意味的形式。
——王光乐
时间维度与内在秩序
王光乐<水墨石>
悬置现实与秩序介质
与写实主义将油画语言视为一种工具性的存在,极其强调扎实技法与造型能力所不同的是,在以王光乐为代表的一些年轻艺术家这里,画面的实在性是吸引其关注的重要视点。特别是在王光乐这里,其实在性的显现早在2001年“午后”系列就已显露。除此之外,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是,带有水磨石地面的元素已在这一系列中隐约出现。只是此时它们还仅被视为背景,用以衬托光斑。但从2002年开始,“水磨石”的系列实践更是逐步衍变为王光乐个人作品中的风格图式标签和重要性母题。与此同时,“水磨石”系列以其蕴含的鲜明特质与语言拓展也为王光乐另一系列“寿漆”的开启埋下了伏笔。2006年的这幅《水磨石》相较于这一系列的早期探索,尽管都呈现了一种对题材与符号提炼后的观念构成。但在形式层面上,此幅却更加趋于纯粹。这种纯粹性是靠对颜色平整性的极致逼近来得以实现的。在这里,既不见了习以为常的光晕式的水磨石表达,也区别于此前用白调和黑色颜料的不同程度的灰暗迭加。
内在的时间维度
究其本身来看,王光乐的作品远非视觉上显现的那般直接、简单。正如《水磨石》一样,它以内在存有的时间维度使其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抽象绘画。“时间”这一概念在不同文化与地域里实际上附有的是不同的哲学内涵。既有线性的,也有相对与同时性的。相比以往艺术史作品中以记录、叙述事件表现时间的手法不同的是,王光乐的“水磨石”是以一种过程的复现迭加来呈现的。由此,现实的时间因绘画这一劳作过程而获得了存在的依据。特别是当“水磨石”这一作品全部完成之后,其背后的时间主题则可谓是得到了彻底显现。
更为重要的是,通常意义上的策略是以挪用与循环利用现成材料表现逝去的时间,这甚至成为了现当代艺术家一个惯用的手法。但王光乐的独特之处却在于他以形式主义为起点,再以时间的注入与内在秩序的介质又对这一形式主义基底构成了反叛。也正是得益于这种不同于9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艺术的主流话语,王光乐因此被视为70后青年一代的先锋探索者,颇受关注。
在早期的《水磨石》中,“光线”的存在并不是视觉的,而是心理的;并不是空间的,而是时间性的。但是,当彻底摒除掉“光线”以后,作品的意义显现也越来越纯粹。从意义生效的层面看,《水磨石》中的观念具有两个重要的维度,他们都以“时间”为基点:一个是将创作水磨石的过程赋予意义;另一个是将这个过程提升到哲学化的高度,即将其看作是艺术主体自我存在的本质。
《寿漆》的出现是王光乐创作的第二次飞跃。画面由繁至简、由多及少,但与《水磨石》的创作观念却一脉相承,因为《寿漆》除了保留了“时间”和“过程”外,其在形式的观念诉求上仍有内在的一致性。王光乐的智慧在于,他将“寿漆”背后对时间、过程,以及生命意义的表达转化成为一种类似抽象的形式,让作品在保留抽象外观的同时赋予形式以意义。……从本土的文化传统中寻求创作灵感,将一种日常化的“寿漆”行为转化成观念绘画,王光乐凭借着一种新的方法论,为当代架上绘画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何桂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