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3905 王光乐 2011年作 110129

110129
拍品信息
LOT号 3905 作品名称 王光乐 2011年作 110129
作者 王光乐 尺寸 146×146cm 创作年代 2011年作
估价 720,000-920,000 成交价 RMB 920,000
材质 布面丙烯 形制
出版
《王光乐——修辞的消逝》 P110-113 湖南美术出版社 2011年版
《湘江北上——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收藏集》 P204 湖南美术出版社 2014年版

展览
2011年 艺术长沙—解离 湖南省博物馆 / 长沙
2014年 湘江北上——谭国斌与中国当代艺术 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 / 长沙
其实,外人是无法看出多少层的,我就想我必须留下一些破绽给大家知道这个过程是怎么体现的,于是,我就把画框加厚,让颜色流淌到两边,本来画框是这么厚,我把它变得更厚,其实,就是想为过程留一个破绽。
——王光乐
肌理:有形的视觉
基于对逼真再现的反叛,抽象绘画在西方是被视为现代主义绘画发展的必然结果。但与西方现代抽象绘画里“平面、纯粹、媒介”等立论关注其视觉内核不同的是,中国当代的抽象绘画实践更多的是以深层的观念为依托。在这方面,王光乐则成为了新一代这一领域里最受重视的一个代表。倘若从观念的角度来看,如果说2002年的“水磨石”系列是基于时间维度的介入的话,那么2004年开始的“寿漆”系列,除了是对上一系列内在精神的延续,更多的是将聚焦的关注点转回至艺术的本体上来,甚至成为其后来十年始终如一探索深化的视点。2011年创作的《110129》,在视觉呈现上甚至与德国著名艺术家布尔齐•巴勒莫之作不分上下。然而这二者的背后却是基于两种各自迥异的认知与方法论。《110129》是来源于王光乐对个人家乡的传统习俗、礼仪的记忆与复现。而习俗所带有的对生命终极意义的“悟道”,也在绘画式的复现过程中得以承载。从这一角度来看,这绝非等同于巴勒莫在画面中将物体多部分构成直接转译的艺术处理。
覆盖的再覆盖
更具体地说,《110129》画面上体现的可以被视为是对现实的一种抽离。这种无具象内容却有精神象征的诉诸实际是通过覆盖的再覆盖而实现的。在这里,王光乐延续了等同于家乡习俗一遍遍刷漆的做法,以颜料的涂层、覆盖与留边、重复与迭加令画布堆积起质感和纹理。尽管无法看到清晰的边缘框定,但画面却在这些肌理的层次中被赋以了一种厚重的雕塑体量感。这种经过无数遍迭加的色彩,有些形成了褶皱,有些则在碰撞中产生了偶然的效果痕迹。更重要的是,他以画布为中心,将色彩的纯粹性拓展至极致,这是简单化挪用、变形和交错图像这一媒介所做不到的。而在其重迭做法之中,同样的是,形式依然为表现服务,因为时间的标识指示仍然存在。在某种意义上,王光乐的视觉表达是当下对绘画积极思考的结果展现。也正是基于这一点,可以明确地看到,王光乐的绘画甚至还昭示出了当代艺术崛起进程中观念抽象的重要性所在。
空间重构
回溯与遐想
在当下变迁的社会之中,网络化、科技化及消费化的迅速发展在给人们带来新的视觉挑战之外,也给予了新绘画摆脱陈旧方法,呈现一种新的空间意象这一契机。而空间作为绘画其中一个重要的表述对象和形式表达,随着时空观及语境的转变,也已被年轻一代的艺术家们在感性的超越、寓意变形等多种手法中得以延展和突破。这其中,以黄宇兴、薛峰、陈彧君、王海洋等人为代表更是在从不同层面触及物象真实及个体内心之时,开启了多元空间的形式表达之路。在这里,无论是微观化的空间表现,还是符号化、概念化的空间诠释,或者虚拟化的空间想象,都意在提供视觉经验的境遇下真实回溯人们的情感体验,内化人们的精神面貌。可以说,这些新一代绘画的艺术家们不仅将观念、形式、符号都融入空间语言中予以建构和营造,还在某种意义上与80年代叙事的现代主义及90年代同质化的政治延伸彻底拉开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