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5123 清乾隆-嘉庆 亲王福晋朝服像轴

亲王福晋朝服像轴
拍品信息
LOT号 5123 作品名称 清乾隆-嘉庆 亲王福晋朝服像轴
作者 -- 尺寸 长227×130cm 创作年代 清乾隆-嘉庆
估价 600,000-800,000 成交价 RMB --
材质 形制


备注:美国藏家旧藏
这是一幅清代甚为流行的写实性非常强的祖先肖像画。画像中,人物头戴貂皮缘的冬朝服冠,冠口下额头上戴金约、颈部戴领约,身穿冬朝袍和朝褂,胸前佩挂3盘朝珠,朝褂上系月白色彩帨。
清代到康熙时,正式确立了清代的后妃制度,规定后妃共分8个等级,其中皇后1名,皇贵妃1名,贵妃2名,妃4名、嫔6名,嫔以下还有贵人、常在、答应,这3级没有固定数额。虽然后妃制度定数明确,但实际上并未完全照章行事。如康熙帝的后妃至嫔就有33人之多,贵人以下的还不算在其中。此外,对后妃以下的福晋和命妇等女眷,其等级和待遇等也都制定了相应的制度,并要求严格遵守。
根据《大清会典》中服饰制度的严格规定,结合对此幅画中人物的服饰穿戴的比照考察,我们可对画中人物的身份等级进行大致的判定。
朝冠。根据清代服饰典制的规定,清代后妃、福晋及命妇等女眷,在穿朝服时必须头戴朝冠,以朝冠上的装饰物来区分等级的高低。其中,皇太后和皇后冬朝冠顶为“上衔大东珠一”,皇贵妃和贵妃朝冠顶“上衔大珍珠一”,妃为“上衔猫睛石” ,皇子福晋、亲王福晋和固伦公主为“上衔红宝石”,以下贝勒夫人至镇国公夫人,直到七品命妇,都有相应的顶饰,如珊瑚、蓝宝石、青金石、水晶等, 七品命妇只能“上衔素金”。此外,在冠上的朱纬上,要装饰禽鸟,皇太后、皇后、皇贵妃和贵妃在朱纬上缀“金凤七”,妃缀“金凤五”,嫔缀“金翟五”。以下,皇子福晋、亲王福晋和固伦公主缀“金孔雀五”。此幅画中人物的朝冠为冬朝冠,顶饰为红宝石,朱纬上缀饰金孔雀,其身份等级应为皇子福晋、亲王福晋和固伦公主一级。
金约。金约是圈戴于额头的饰物,呈圆环状。戴朝冠时戴金约,起到束发的作用。根据清代典制,金约由金箍和金箍后部垂缀的串珠两部分组成,金箍的节数和串珠的行数多少,反映了后妃等级地位的高低。如皇太后、皇后的金约为镂金云十三,串珠五行二就;皇贵妃、贵妃为镂金云十二,串珠三行三就;妃为镂金云十一,串珠三行三就;嫔为镂金云八,串珠三行三就。此幅画中人物的金约描绘并非精细入微,细部特征不明显,所以无法与服饰典制进行进一步的考察比对。
领约。又称项圈,为环形活口开合式,是清代后妃穿朝服时佩戴于项间,压于朝珠和披领之上的饰物。领约以所嵌珠宝的质料和数目,以及垂于背后的绦色区分品级。皇后领约用黄金为底,上嵌红珊瑚版,饰东珠11颗,领约后端垂明黄色丝绦2,丝绦带上饰珊瑚珠,丝绦末端垂绿松石坠角各2颗;皇贵妃的领约用黄金为底,上嵌红珊瑚版,饰东珠7颗,领约后端垂明黄色丝绦2条,丝绦带上饰珊瑚珠,丝绦末端垂红珊瑚坠角各2颗;贵妃、妃和嫔的领约形状及饰物与皇贵妃完全一样,只是绦带用金黄色。此幅画中人物的领约描绘也不精细入微,细部特征不明显,所以无法与服饰典制进行进一步的考察比对。
耳环。清朝入关前,满族妇女即有扎耳洞戴环的习俗,一个耳朵扎三个孔,戴三件耳饰,由于环形穿耳洞式的耳环在东北俗称为“钳”,故也称其为一耳钳三钳,这与汉族妇女的一耳一钳是不同的。满族妇女十分注重这种耳饰习俗,入关后仍沿袭旧俗。清宫里选秀女,也要先派人验看耳上是否戴三钳。据记载,乾隆年有一次选秀女,乾隆皇帝就说过:“旗妇一耳戴三钳,原系满洲旧风,断不可改饰,朕选包衣佐领之秀女,皆戴一坠子,并相沿至于一耳一钳,则竟非满洲矣,立行禁止”,在清宫后妃中,皇太后和皇后的耳饰为左右各三钳,每钳由金龙衔一等东珠各2颗组成。皇贵妃到嫔,也是金龙衔东珠,只是东珠的质量等级二等东珠递减到四等东珠。以下,皇子福晋、亲王福晋和固伦公主,直至七品命妇,耳饰也为左右各三钳,但耳饰的嵌托,由金龙下降为金云。此幅画中人物耳环的嵌托为金云,所以其身份等级低于嫔。
朝服。在后妃朝服中,用颜色来区分等级也十分严格。皇太后、皇后和皇贵妃的朝袍用明黄色;贵妃、妃用金黄色;嫔、皇子福晋、亲王福晋以下至郡主、县主用香色;贝勒夫人、贝子夫人以下至七品命妇,除前述明黄色、金黄色、香色不可用外,可用蓝色及石青诸色。此幅画中人物的朝袍穿于朝褂之内,其颜色基本被朝褂所遮盖,仅肩部、袖部和下摆等处显露出来,但肯定不是明黄色或金黄色,也非标准的香色或石青色。画中的朝褂的纹样为行龙,与后妃朝褂的大立龙在形制特征上也有区别。所以,画中人物的身份肯定不能达至后妃一级,而应是皇子福晋、亲王福晋一级。
朝珠。清代后妃在穿朝服和吉服时需在颈上佩挂朝珠,垂于胸前,其中穿朝服时佩挂3盘,穿吉服时佩挂1盘。皇太后和皇后穿朝服时佩挂朝珠为东珠一盘,珊瑚二盘。皇贵妃、贵妃和妃为“蜜珀一、珊瑚二”,嫔是“珊瑚一,蜜珀二”,皇子福晋、亲王福晋、固伦公主至郡主、县主也是“珊瑚一,蜜珀二”,但绦改为金黄色,以下,贝勒夫人至乡君,也是“珊瑚一,蜜珀二”,但绦改为石青色。画中人物所佩挂的朝珠与标准的朝珠有所差异,标准的三盘朝珠为其中一盘为单独材质,另两盘为同样材质,而画中人物三盘朝珠为三种材质,分别是胸前正中为蜜珀,左肩绿松石,右肩珊瑚。这样的配用,显然此人物不是后妃一级,但其绦色也不是石青色,所以此人身份低于后妃,高于贝勒夫人,应是皇子福晋、亲王福晋和固伦公主一级。
彩帨。是清代后妃穿朝服时所饰的一种长条式佩巾,彩帨长约1米左右,上窄下宽,下端呈尖角形,上端有挂钩,挂钩可将彩帨挂在朝褂上,环的下面有丝绦数根,可以挂针管、香囊等对象。彩帨使用时佩挂于朝褂的第二颗纽扣上,垂于胸前。根据清代服饰典制,彩帨以色彩及所绣的纹饰区分等级,皇太后、皇后、皇贵妃的彩帨用绿色,绦为明黄色;贵妃、妃和嫔的彩帨用绿色,绦为金黄色。皇太后、皇后、皇贵妃、贵妃的彩帨饰“五谷丰登”纹,妃的彩帨饰“云芝瑞草”纹,嫔的彩帨则不饰花纹。皇子福晋、亲王福晋和固伦公主的彩帨为月白色,不绣花纹,绦金黄色,贝勒夫人以下至七品命妇的彩帨,也为月白色,不绣花纹,但绦为石青色。此画中人物的彩帨为月白色,不绣花纹,绦金黄色,所以应是皇子福晋、亲王福晋和固伦公主一级。
再考察人物服饰上的龙纹、云纹、蝙蝠纹和海水江崖纹等纹饰,比照故宫博物院藏大量清代后妃朝服实物的纹样特点,这些纹样具有清乾隆晚期至嘉庆早期后妃朝服该类纹样的特征。加之前文对画中人物服饰特征的综合考察,我们大致可推断该人物应为清乾隆至嘉庆时期的某一位皇子福晋、亲王福晋或固伦公主。
这种肖像画在清代通常为用于祖先崇拜或祭祀所用,具有非常强的写真纪实性。这类的中国清代肖像画在世界各地的二十余个博物馆或研究机构有数量不等的零星收藏。其中以美国华盛顿弗利尔赛克勒博物馆所藏数量最多和最有价值。该馆收藏有八十余幅中国清代纪实性肖像画。与故宫所藏肖像画的主人多为皇帝后妃的不同,弗利尔赛克勒博物馆所藏肖像画所表现的绝大多数是王公大臣的肖像。如此多数量的表现中国清代这一阶层的人物肖像,十分难得,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弥补这一重要阶层人物服饰制度研究在文献和实物资料都十分不足的空白。它们对研究清代服饰制度,尤其是顺康雍这一发展演变时期的服饰制度,具有重要价值。(参阅:弗利尔赛克勒博物馆编:《Worshiping the Ancestors:Chinese Commemorative Portraits》)
这幅肖像画绘制精细,保存相当完好。服饰纹样、饰物细节的捕捉较为精准并形象地加以再现。所绘人物的时代特征鲜明,服饰写实性强,与人物的身份地位十分吻合。可以说,这幅肖像画对于研究清代的绘画艺术,尤其是它描绘反映的服饰,对于研究清代的服饰制度和相关历史文化等具有重要价值。
(撰文/严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