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5778 18世纪 财神

财神
拍品信息
LOT号 5778 作品名称 18世纪 财神
作者 -- 尺寸 高11cm 创作年代 18世纪
估价 80,000-120,000 成交价 RMB 126,500
材质 形制


汉藏风格,铜鎏金

藏传佛教自十三世纪传入内地起,即受到元、明、清三代帝王崇信。清代皇宫苑囿中遍布大小佛堂,为帝后做佛事的场所,其内所供佛像众多,穷尽用料考究与工艺精湛之能事,以突显皇家气派和至诚之心。黄财神是密教之护法神祇,诸财神之首。其是最早进入佛教的印度教神祗之一,其前身为药叉神。其属性从一开始就是财神,也是流传最广的财神,其造型因传承而有些小差异,但其特征大同小异。此尊黄财神头带五叶宝冠,面相方圆,宽额方颐,双目炯炯,神态威武。耳垂圆环,其下饰花瓣坠,耳际缯带上扬,余发披肩。躯体壮实,四肢粗壮有力。披帛搭于双肩,在手腕处缠绕之后垂于身体两侧。上身袒露,胸前佩项圈璎珞,四肢皆有钏饰。下身着短裙,衣褶自然流畅铺于座垫上。游戏坐姿于錾刻有精美纹样的双层坐垫,制作极为精致,通体鎏金,尽显华丽之美。近年来同类方座财神多是小型,此尊黄财神造像整体造型端庄,比例匀称,工艺精湛,无论是整体造型还是局部特征,堪称清乾隆宫廷造办处典型之作。

宫藏秘阁
藏传佛教自元代传入内地,长达六百年中,西藏佛教文化深刻影响元,明,清三代宫廷,宫中佛事活动不断,北京作为元明清三代的首都,始终是藏传佛教在内地传播的中心。在元明清帝王的一致崇重下,藏传佛教造像艺术活动分别在三代的宫廷开展起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艺术风格,我们统称之为“北京造像”或“北京风格”。元代梵相提举司,明代御用监佛作,清代中正殿念经处及造办处都是皇帝专设主管办造佛像的机构,制作了大量佛像。从元代阿尼哥到永宣再到康熙乾隆宫廷造像,三代的宫廷造像一脉相承。宫廷造像,选材贵重,大量使用金银珠宝,做工精细一丝不苟,打磨光滑镀金亮丽,形成具有汉、满、蒙、藏多种艺术因素的独特风格,形象端庄丰满,线条流畅精确,风格雍容华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