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5581 17世纪 密集金刚

密集金刚
拍品信息
LOT号 5581 作品名称 17世纪 密集金刚
作者 -- 尺寸 高24.5cm 创作年代 17世纪
估价 2,200,000-3,200,000 成交价 RMB 3,105,000
材质 形制


西藏(扎什仑布寺),铜鎏金
备注:美国知名收藏家Doris Wiener旧藏

Doris Wiener(1922-2011),美国知名收藏家,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成立了独立的艺术画廊,致力于印度、喜马拉雅及东南亚艺术的经纪,成为受到各大博物馆及诸如“泛亚收藏”等公私机构信任的专业人员,经她之手纳入机构收藏的作品可谓件件精美罕见。可以毫不夸张的说,Doris作为西方印度、喜马拉雅及东南亚艺术收藏黄金时代的代表人物之一,其贡献是与Nasli Heeramaneck、Robert H.Ellsworth等行业典范相当的,同样堪为传奇。 2011年,Doris Wiener去世。次年六月,纽约佳士得为其举办个人收藏专场拍卖,著名学者帕尔博士为此次专场拍卖撰文以示对这位行业巨擘的缅怀之情。这场拍卖,囊括了其潜心收集的印度、喜马拉雅及东南亚艺术精品,是对其毕生追求的完整诠释。
扎什伦布寺,意为“吉祥须弥寺”,位于西藏日喀则的尼色日山下,是该地区最大的寺庙。该寺始建于1447年,由宗喀巴弟子根敦朱巴(1391-1474年)主持兴建,后四世班禅罗桑却吉坚赞(1570-1662年)加以扩建。扎什伦布寺在四世班禅住持时期最为辉煌,寺僧增至 5000 余人,房屋达 3000 余间,属寺 51 处,宗教地位和影响也得到极大提升,成为格鲁派在后藏最大的寺庙,其地位与前藏格鲁三大寺相当。当时,众多周边地区及尼泊尔的工匠和艺人都会受雇前往扎什伦布寺,参与寺院的建筑、雕塑、绘画等事务。扎什伦布寺造像的铸造和用途一般都与班禅势力的各项活动有关,随着班禅地位的提升,政治和宗教活动日益频繁,金铜佛像被作为首选的馈赠礼品。这些佛像质量十分考究,造型设计精美绝伦。清代宫廷根据材质将其分类为扎什璃玛佛像,这些佛像作为西藏僧俗高层进献中央政府的珍贵礼品,是西藏与内地政治关系的重要纽带之一,同时也创造了西藏造像艺术最后一个繁荣期。
在近年来市场上,扎什伦布寺造像开始被广泛认知和关注,2015北京保利秋拍的一尊扎什伦布寺风格自在观音像便拍出了2185万元高价。这件扎什伦布寺密集不动金刚,正是扎什伦布寺造像艺术顶峰时期的作品,其艺术的表现力与众所周知的丹萨替寺造像艺术不相上下,造型优雅、工艺精湛。同时这件密集不动金刚,是所见公开拍卖中唯一的一件扎什伦布寺密集不动金刚,格外罕见,值得藏家珍藏。

开一代新风 成万世典范
——清初扎什伦布寺风格铜镀金密集金刚像欣赏
在清代西藏佛教造像艺术舞台上,堪称具有时代特色的造像风格当推扎什伦布寺风格无疑,它在继承前代艺术风格的基础上,继续朝着民族化方向发展,形成了高度写实的艺术风尚,开创了一个充满现实主义艺术气息的全新时代,为趋于衰微的西藏佛像艺术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西藏佛教艺术史上的最后绝响。这一写实风尚流行普遍,影响深广,不仅成为清代整个西藏地区的主流风格,而且影响到西藏东部、内地宫廷、蒙古、不丹等广大地区。今春北京保利推出的这尊铜镀金密集金刚像就是这一写实风格的典型代表作品。
此像为三头六臂双身形象。三头成排而列,分居中左右三个方位,分别象征怀爱、息灾和伏魔三种功德。三头皆戴五花冠,头顶共束一塔状高发髻,双耳上下佩戴耳花和圆形大耳环。面形饱满方正,五官刻画清晰生动,双眉紧锁,张口龇牙,表情半怒半静,完全依循尊像的仪轨而来。全身结构匀称,躯体、手臂及双腿造型规范,姿态舒展自如。上身饰璎珞,下身着僧裙,腰间束宝带,腰带下亦缀以连珠式璎珞,双肩披帔帛,手足戴钏镯。衣纹写实自然,身躯及小腿部可见的翻卷飘动的衣褶,质感颇为强烈。结跏趺端坐于双层束腰莲花宝座上,六手各持法器或结印契。中二手以交叉形式结金刚吽迦罗印并抱明妃,左右手分别持金刚铃杵,象征慈悲与智慧双成,其余右上手持法轮,右下手持宝珠,左上手持莲花,左下手持宝剑。六手的持物涵盖了密教五部的象征物,如金刚铃杵代表东方金刚部,宝珠代表南方宝部,莲花代表西方莲花部,宝剑代表北方业部,法轮代表中央佛部,标明此尊具有统摄密教五部的地位和功用。其明妃称“金刚可触母”,亦为三面六臂形象,其头冠、配饰、持物,乃至一切细微处与主尊特征完全一致。整体造型完美,法相庄严,工艺精湛,品相完好之极,堪称一尊难得的古代藏传金铜造像精品。
密集金刚,又称密聚金刚,意思是秘密的集合体,梵语称“库夫雅萨玛迦”,藏语称“桑克”,清代宫廷称之为“阳体秘密佛”,是藏传佛教尊奉的五大本尊之一——无上瑜伽部父续修习的重要本尊。其修法思想十分重要,是修学广大密续的关键,故被尊为“密续之王”。其修法理论集中在佛陀所说《本续》和《注释续》中,10世纪时大译师仁钦桑布和郭拉杂等人从印度求法归来后首先将它传入西藏。密集金刚在西藏的传承,五世达赖喇嘛曾有专门记载:“密集七支教法的大部分先是色顶巴宣努沃获得教诫,他传给遍知一切布顿大师,布顿大师传给喇嘛丹巴•索南坚赞、穹勒巴、却吉贝哇等三人,他们三人传给三界众生的导师法王宗喀巴大师,由此使释迦牟尼的密集教法的讲修如夏日的湖水一般增益兴盛。”(《五世达赖喇嘛传》(下)第304页)历史上许多藏族高僧对密集教法进行过系统深入的阐释,其中以宗喀巴大师的阐释最具权威性,有《密集五次第明灯》、《生起次第》、《圆满次第》等名著,是格鲁派僧人修习密集金刚的重要依典;藏传佛教宁玛、噶举、萨迦和格鲁等教派普遍修习密集金刚,亦以格鲁派对其重视最为突出。
看到这尊造像,我们马上可以判断它是清代西藏地区流行的一种写实风格造像。其突出特征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其一,造像全身结构匀称,造型周正规范,量度精细准确,充分体现了造像者对佛教工巧明的精深造诣。其二,整体形象生动,姿态优美,与当时同样讲究量度的北京宫廷造像相比,造型姿态更显灵动,更富张力和艺术韵味。其三,无论躯体造型,还是衣着及装饰,都追求自然的写实性。如躯体和四肢具有肌肉感,线条柔美生动,全身充满生机和活力;衣纹流畅自然,帔帛圆转自如,装饰活灵活现,皆富于现实意味。其四,造像用材讲究,胎体厚重,雕刻细腻,镀金亮丽,打磨光洁,无论整体还是局部细节都一丝不苟的精雕细琢,极尽工巧之能事,整体给人精致华丽的艺术美感。这些艺术表现在在处处无不展现着全新的时代艺术新风尚,充溢着生机勃勃的现实主义艺术气息,给人清新、华丽、自然、生动的艺术美感。
值得注意的是,类似风格的造像现在遗存颇多,在西藏寺庙、国内外公私博物馆都有大量收藏,典型实例如西藏布达拉宫收藏的铜镀金金刚亥母像(图1),西藏罗布尔卡收藏的铜大威德金刚像,原中国文物相信息中心收藏的铜镀金师君三尊像(图2)、三十五佛像,首都博物馆收藏的铜镀金四臂观音菩萨像(图3)、四世班禅像,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铜镀金智行佛母像(图4),等等。这些仅从目前公布的资料而知,而没有公布的造像还有更多,其中西藏各大寺庙和博物馆的遗存和收藏尤为丰富。笔者曾考察过西藏罗布尔卡佛像库房,在其丰富的藏品中就看到多尊风格典型的此类造像。而内地北京故宫博物院、首都博物馆和原中国文物信息中心也各有大量收藏。如笔者所在的首都博物馆上万尊藏传佛像中就有不少此类造像;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收藏据故宫博物院研究人员统计总量达400余尊,都是西藏等地活佛、大喇嘛和上层人士进献朝廷的礼物。由此丰富的遗存和收藏也足以反映此类造像不是一般的造像类型和风格,而是清代西藏地区一种极为流行和极具影响的造像风格。
那么,这种风格产于何时何地,其风格又该如何归类呢?所幸清宫档案和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藏品为我们提供了重要依据。故宫博物院的部分藏品上附有三世章嘉国师“认看”(相当于鉴定)记录的黄签,黄签上的记录一律称此类造像为“扎什璃玛”,意为来自西藏扎什伦布寺的铜造像,其中“扎什”为扎什伦布寺的简称,“璃玛”意为铜。如上举铜镀金金刚亥母像上就附有如此记录的黄签(图4-2)。其中清宫一则档案还明确记载这类“扎什璃玛”最早是在清雍正九年(1731年)开始进献宫廷的,文称:“雍正九年五月二十二日,张玉柱交来佛一尊,说特古特(即西藏)送进,系班禅厄尔德尼进的扎使力妈(即扎什璃玛)礼子佛。传旨配好龛,画样呈览,供在佛楼斗坛内。钦此。”这样佛像上黄签和清宫档案就共同为我们揭示了这类造像的产地、大致制作时间及风格归属:它们皆产于扎什伦布寺;制作时间下限为雍正九年(1731年),雍正九年后仍有制作;风格以寺庙命名,即扎什璃玛。而征诸西藏历史文献,这一风格正是清初兴起于扎什伦布寺而影响遍及藏区的佛教艺术主流风格——新勉塘风格。
据藏文文献记载,新勉塘风格开创者为扎什伦布寺僧人曲英嘉措。曲英嘉措,后藏人,生卒年均不详,与四世班禅(1567-1662年)大致生活于同一时代。他早年为扎什伦布寺僧人,由于深得四世班禅赏识,多次参与一些重大绘事和雕塑活动。尤其在扎什伦布寺,他创作了大量的壁画、唐卡和雕塑作品。如1647年遵照四世班禅旨意,为扎什伦布寺创作了释迦牟尼佛宏化图、十六罗汉、弥勒佛说法画传、宗喀巴画传、杰瓦洛桑顿珠和克主桑结益西画传等12幅唐卡。后来被请到前藏,又得到五世达赖喇嘛重用,参与了布达拉宫等地壁画绘制及其他艺术活动,《五世达赖喇嘛传》对其在前藏的艺术活动有多处记载。由于曲英嘉措创作频繁,成绩斐然,后世尊他为新勉塘流派的创始人,而一些现代西方艺术史家将他称为班禅喇嘛的“宫廷”艺术家。令人欣喜的是,扎什伦布寺保存有一幅曲英嘉措绘制的四世班禅唐卡,画中四世班禅颧骨高隆,鼻梁挺直,鼻翼宽大,下颏尖削,完全是一幅写实性的肖像画,充分展现曲英嘉措高超的绘画技艺和清新自然的艺术风貌(图5)。对比现存大量的写实风格造像作品,它们与四世班禅唐卡有着明显的艺术渊源关系。因此我们可以肯定这尊密集金刚像及所有清代西藏写实风格造像皆滥觞于扎什伦布寺,滥觞于于扎什伦布寺艺术大师曲英嘉措开创的写实风格。
扎什伦布寺位于西藏日喀则尼色日山下,始建于1447年,由宗喀巴弟子根敦朱巴主持兴建。历史上大德辈出,其中以根敦朱巴和四世班禅最有影响。根敦朱巴于1447年得到桑珠孜宗本乃穹吉巴•班觉桑布资助,始建札什伦布寺,任首任赤巴(法台)达38年之久,使该寺成为格鲁派在后藏地区唯一的大寺。四世班禅于1601年就任住持,在其经营下,寺庙规模迅速扩大,寺僧增至5000余人,房屋3000余间,属寺51处。历史上扎什伦布寺不仅佛法兴隆,而且佛教艺术也极为兴盛,先后有勉拉顿珠和曲英嘉措两位艺术大师诞生于此,他们分别创立了旧勉塘和新勉塘的艺术风格,开创了西藏佛教艺术和西藏民族艺术的新风尚和新局面。勉拉顿珠影响在前,曲英嘉措继踵于后,如果说四世班禅为曲英嘉措重开艺术新风格创造了有利条件,那么勉拉顿珠之前的孤明先发则为其打下的深厚的艺术基础。正是在扎什伦布寺肥沃的佛法和艺术土壤上,一朵朵美艳的艺术奇葩如雨后春笋般竞相开放,这尊铜镀金密集金刚像就是其中之一。
首都博物馆研究员 黄春和
2018年5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