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5749 明永乐 青花灵芝纹石榴尊

青花灵芝纹石榴尊
拍品信息
LOT号 5749 作品名称 明永乐 青花灵芝纹石榴尊
作者 -- 尺寸 高18.6cm 创作年代 明永乐
估价 3,200,000-5,200,000 成交价 RMB 3,680,000
材质 形制


此件永乐御瓷青花灵芝纹石榴尊,即为其中之佼佼。其器型极为少见,或应创烧于永乐年间,隽美而秀雅。折沿口向下延伸,束颈,鼓腹,置底渐收,圈足外侈,口沿及器壁呈六瓣瓜棱式,所饰纹样亦甚独特,折沿、肩部及近底足处绘饰一周变形仰覆莲瓣,其中肩部及底足处仰覆莲纹内括花卉纹,瓶颈绘三联宝珠,瓶腹主体纹样为开光内饰折枝灵芝。此瓶之造型可视为永乐一朝除「胡元之旧」趋势影响下的产物,洪武既复唐宋之制,举凡政治、社会、风俗等,皆欲尚古。如本品之瓜棱造型即不见于元代,而此小巧雅致的造型则完全摒弃了元代各类瓷器,器皿厚重、拙实等特点。恢复宋代以来典雅清秀,含蓄优美的样式及风格。
此类器型延烧至宣德一朝,其后则未见,除少量落宣德款识外,大多未落款识。与本品相类者,可参见现藏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展并录于《明代宣德官窑菁华特展图录》例,编号13;另一例出土于北京,现存北京首都博物馆,见《首都博物馆藏瓷选》,图版103;伦敦大英博物馆亦入藏一例,属戴维德爵士收藏,为吴赉熙雅藏,售于伦敦苏富比1937年5月26日,编号32;同场31号亦为相似品,后入Major L.F.Hay收藏,其与本品同录Margaret Medley着<Regrouping 15th Century Blue and White>,《Transactions of the Oriental Ceramic Society》,卷34,1962-63年,图版9;亦比一例,属H.R.N.Norton典藏,售于伦敦苏富比1963年11月5日,编号163,曾展并录于《Mostrad’Arte Cinese》,总督府,威尼斯,1954年,编号630。另见一无款例,售于香港苏富比2000年10月30日,编号101,载朱汤生着《中国瓷器•庄少绥收藏》,香港,2009年,图版8;依其所见,有款者之器型较无款者有所变化,无款者口缘下弯弧度稍大,颈微短,内底素胎呈弧状;而落款者口缘下弯弧度稍小,颈略长,内底施釉且呈阶梯状。
另有落宣德年款者,其一属清宫旧藏,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参见耿宝昌编《故宫博物院藏明初青花瓷》,卷1,图版100;另一藏北京国家博物馆,见《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研究丛书:瓷器卷•明代》,图版33;另可参见冯先铭着《Yongle and Xuande Blue-and-White Porcelain in the Palace Museum》,载于《Orientations》1987年11月,页63,图16。另有一例属琵金顿旧藏,参见Margaret Medley,〈Regrouping 15th Century Blue and White〉,东方陶瓷学会汇刊,第34期,1962-63年,图9,并于香港苏富比,2016年4月6日售出,编号19。
备注
美国藏家旧藏

明代自洪武时期建立御窑厂始,至永乐一朝,启用宦官监督制度,「钦命中官一员,特董烧造」,可令皇帝的意志,通过宦官而直达窑场,使得此一时期烧造之御瓷无论釉色、器形、装饰花纹皆臻至完美。且自永乐三年始,重开海外经贸,弘化天朝圣德,中外交往密切,造型及纹饰上多有相互交融,可谓集古今之菁华,融中外之风格,开启青花瓷器之黄金时代,清人蓝浦于《景德镇陶录》中赞曰,「永窑……土埴细,质尚厚,青花深翠,式样精妙,若后来仿制者殊差!」。
永宣青花之妙冠绝古今,成书于万历十七年王世懋的《窥天外乘》。书中认为:「宋时窑器,以汝州为第一,而京师自置官窑次之。我朝则专设于浮梁县之景德镇,永乐、宣德间,内府烧造,迄今为贵。其时……以苏麻离青为饰。」可见即使在距离永乐朝不到二百年的万历时期,永宣以苏麻离青为装饰的御瓷即以市值颇高,传至后世更为争相追摹之典范,却再也无出其右者。与宣德多署年款不同,永乐一朝御瓷一般无款识,只有极少数有年款。此石榴尊存世珍罕,造型规矩,毫无变形之虞,构图疏朗雅致,画功娴熟,勾、勒、点、染诸法,运用皆宜,笔触浓淡不一,晕散自然,从而使简约的画面富具苍翠欲滴的意趣,透出隽永雅丽之观感。察其形,品其色,终可鉴其美,得其趣,是谓永乐一朝御窑登峰造极之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