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3220 周春芽 2000年作 太湖石

太湖石
拍品信息
LOT号 3220 作品名称 周春芽 2000年作 太湖石
作者 周春芽 尺寸 200×150cm 创作年代 2000年作
估价 20,000,000-40,000,000 成交价 RMB 27,600,000
材质 布面油画 形制
出版
《首届广州当代艺术三年展·重新解读:中国实验艺术十年(1990-2000)》 广东美术馆 2002年版
《民生现代美术馆开馆展 中国当代艺术三十年历程1979-2009》 P386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0年版
《中国新艺术三十年》 P592 Timezone 8 2010年版
签名:2000周春芽 ZHOU CHUNYA
展览
2002年 首届广州三年展 广东美术馆 / 广州
2010年 中国当代艺术三十年历程——民生现代美术馆开馆展 民生美术馆 / 上海


此作品交接地点为中国香港,具体信息请联系保利拍卖现当代艺术部工作人员

周春芽在数十年的艺术探索中通过多个代表性的系列作品展现出独具个人风格的艺术理念与技巧,其艺术成长于西方当代艺术和中国传统文人绘画间交错冲击的语境之中。但与同时代的多数画家不同的是,周春芽自觉地远离任何流行性的风格趣味或意识形态的影响,在绘画语言和情感表达上都保持了高度的独创性。1980年代,赴德国留学的周春芽接广泛接触到大量西方的现代主义艺术思潮。归国之后,他又因天性使然而重新关注中国传统文化,潜心研究了八大山人、石涛等人的经典作品,开始将西方现代艺术的创作手法与文人画的艺术元素相结合,在传统的题材和封闭的空间内融入现代艺术的形式构造法和大胆浓烈的色彩,呈现出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全新视觉语言。
“山石”系列是周春芽从德国归来后的第一个创作主题,包括九十年代的“红石”与千禧年前后的“太湖石”两个系列。石头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经久不衰的题材,其体积和质感极富表现性,但周春芽画石头却并非出于图像或符号的考虑——他不满足于文人画中石头通常具有的典雅形态和温和内向性格,而是尝试通过一种张扬而冒险的方式去表达一种更具张力甚至情色意味的美学趣味。太湖石是山石系列中较为晚期的作品,大概出现于2000年左右。关于该系列的缘起,周春芽表示:“太湖石又称骷髅石,造型怪异。当时我还在骷髅石中间画了一些红色的土,画起来像血一样,但当时我并没有想画血,我只是突出了土的红,与太湖石本身的灰色调有些许对比,画了差不多十几张。后来我去学院办讲座还有学生的提问:周老师你的太湖石里边有血腥的色情、暴力,但其实我画的时候并没有这么想。当时只考虑的是把重心放在画太湖石本身造型刺激的一部分。”千禧年之初,周春芽关注的重点是太湖石本身的丰富形态和复杂结构,而近几年石头又出现在更新的“园林系列”中。“园林”是“桃花”系列之后的又一全新主题。在这里,周春芽致力于表现园林中太湖石彼此之间穿插排斥的相互关系。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至今,周春芽的“山石”系列经历了一个由繁到简,再由简到繁的演进过程。此幅《太湖石》创作于2000年,是周春芽的“山石”系列第一个阶段的代表佳作,视觉效果单纯而强烈。太湖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为重要的审美符号之一,五代卫贤的《高士图》和晚唐孙位的《高逸图》可能是最早出现太湖石的古代绘画作品,之后苏轼在《枯木怪石图》亦描绘过类似的奇石。周春芽的《太湖石》是将湖石作为单独的表现对象,没有山水、人物作为依托,画面构图明确,在浓重的黑色背景中,一块灰色的太湖石矗立眼前。湖石直立如碑,端庄挺拔,浑穆古朴,石表有或圆或扁的孔洞,凹凸起伏,曲折圆润,玲珑剔透,其形状与卫贤的《高士图》中的太湖石颇有相似之处。在表现方式上,画家吸收了传统中国画中的经典造型元素,但却并非以笔线和皴法来刻画物像,而是用体面关系来表现结构。在绘画语言的选择上,周春芽还大量地借鉴了表现主义的绘画技法,用时间与空间的错位强调一种内在的心理张力。太湖石的上半部分影像清晰,立体感明显,向下则体积感逐渐减弱,其轮廓与背景之间的界限渐趋模糊,上下两部分的奇妙对比使人产生一种从无到有,从生到死的想象,中心的圆孔中流下的红色颜料加深了这种宿命式的哲学思索。周春芽在此作中以极具匠心的个人风格重新演绎了太湖石这一传统题材,一改文人山水中的清幽诗意,在代表永恒与平静的太湖石上折射出自己张扬的个性与饱满的激情,堪称传统视觉资源在当代语境中进行激活与转换的经典个案。

一山石一穹宇
文/胡永芬
一九九二年,与台湾的北庄艺术签下长期的经纪约,透过北庄艺术在台湾杂志上长达十余年,每个月在固定版位刊登作品的方式,周春芽成为台湾最为熟悉的中国大陆当代画家,“与台湾结下了很深的缘分。周春芽充满了感情地说。同一年,周春芽开启了他以中国园林中的“山石”为体裁的系列创作,从一九九二年到九六年除了自传统园林假山石与花鸟画演绎实验发展出来的一系列油画,周春芽还挪借了写意、写生、水墨画的山水、以及表现主义的风格创作了许多风景画,比如《石头》系列、《青石》系列、《红石》系列、《风景》系列等等,这些都是以成都周边他最熟悉、充满了感情的野地景色为本,雅安上里、巴朗山、龙泉湖在周春芽的画笔下不断出现。这些将近二十年前的作品,至今看来仍然是充满了前卫的刺激性与新鲜的感动力。中国的园林艺术是一种极为生动的文化信息戴体,是中国傅统文化裹面物质文化跟精神文化双重的体现。园林艺术中所经营的所有细节中,“假山石”可说是最具体而微的浓缩精典。最主要的意象舆精神力象征,是一沙一宇宙的放大,是群山穹宇、天地世界的微缩,因此成焉中国文人画中一个永恒的体裁。但是周春芽的《山石》系列,并未拘于文人气韵的情境而已,他更有兴趣的似乎是在浑然山石中,透过对于质地、肌理、结构的瞬间精准掌握,描绘、挖掘出这种宛如有机生命的内在精魄成就属于周春芽所独有的美感特征。其中一幅九二年作品《山石图》也是他这一系列最开端的作品之一,可以说是集合了周春芽这个时期最重要的领悟与能力,极具原创性的精采之作。从这件作品即知,他在吸纳融会了中西之后,并未陷入腐儒的困惑—耽溺胶着于试图处理什么中西合璧什么“x学为体x学为用”那一套这个门坎,一切皆为己所用。他一下就跳过《山石图》,不只显露了周春芽内化活用的艺术思辨能力,也显现了他在“色彩”舆“造型”两方面超越的才情——瑰灿神妙的用色、淋离奇异而又能量充满的静物造型,这些可贵的特质,周春芽一直到今日,仍然带有激情地善用它回顾自己在艺术思维上走过的路。周春芽发现:“我不知不觉竟由崇洋而变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坚定维护者和吸取者,坚信中国艺术家只有不断从中国的土壤中汲取营养,才能形成有别于国外艺术家的独特个性。因为我们传统中那种神秘、敏感的东西是西方人所没有的,这种认识对我的绘画个性形成起了很大作用。”透过这段艺术家自述,看《石头系列—石头、树、鸟》、《垂下的树干》、《柔软的石头》这几件九十年代初的作品,我们很容易就可以看到:中国山水、花鸟传统绘画的审美对周春芽造成了多么关键的影响这审美趣味的浸染哺养之后,周春芽又是如何地超越而拓展了他更为广阔的表现手法之范域。《石头系列——雅安二号》则是周春芽一九九四年获选批评家提名展的名作,这批异色山石的作品出现不只是标示着周春芽已有自信可以更为放纵恣情伸展张扬一己的艺术个性,也让中国艺评界深感震撼与赞叹这一《红石》系列与同时期《青石》系列的创作,虽然是对于野兽派以来舍弃客观的自然色彩,而探取主观心象表现色彩的现代主义概念之承接,但因为周春芽有意地挑选了中国山水图式里最常使用的“山石意象”直接从传统文化精神与绘画图式中切出,这小小的,却是前所未有的“越界”一步,遂造成了广泛的影响与讨论—一原本具象或写意,墨色或青绿的山石,原来也可以画得如此抽象而激情,血色而贲张。在这一系列的作品中,周春芽借着表现主义的笔触堆栈出肌理质感。运用水墨书写性的流动舆速度展现力度。同时将两种方式在画面上交互使用着,再以戏剧化的明暗来增强空间与对象的量感以及动态的暗示,将此视为一山石绘画典型的开发亦不为过。接绩“假山石”的华彩,在二OO年前后,周春芽从园林造景中更具有戏剧感与瑰异诡谲之生命意象的“太湖石”身上,再度发挥新诠了一次,除了更焉酣畅快意、恣情淋、浑厚丰富的巨大石块占据大部分画面成为中央视点唯一主体的构图之外,原本矫揉的太湖石却被他尽得既神秘优雅又兼有奔放的野趣,更奇特的是他在石头上添加了一些不明流淌的血色汁液,象是受创的伤口,却更具有暴力或是原始情欲溢出漫流的强烈暗示性与象徼性,让原本与传统速结紧密的、严重象征着文人雅趣的太湖石被周春芽创造出强烈的冲突性,非常非常刺激。

破译太湖石密码
文/佳一
佳:太湖石跟别的石头有什么不一样吗?
周:太湖石虽然好像是一个自然的形态,但是如果你去苏州的留园、拙政园、网师园这些园林游玩的时候你会发现太湖石其实有一种很深厚的文化意义在裹面,它单独就能成为一个景致,跟大自然裹的石头挺不一样的。
佳:很有文化的属性在裹面吧?
周:它虽然是从自然形态里面取出来的,但是又经过一些人工的斧凿,在自然形态上又加工成为了一个文化符号,就把它改变得内涵丰富了。每次看到太湖石我就会想到很多,特别是在不同的时间段去看的话感觉很不同,有非常丰富的表情。所以后来我就开始画它,画的时候,石头的洞里面有一些泥巴,那种泥土的颜色有点泛红。
佳:原来那种猩红色一开始是从画泥巴而来的?
周:对,开始我没有想那么多,有什么色情、暴力在里面,我就觉得太湖石给别人提供的信息是一种文化含义。但是,为什么别人说它是骷髅石呢,可能它的确有些方面藴含着暴力的因素吧。
佳:你画的太湖石尤其是感觉像一个生命体,是有血肉的。
周:我画画有一个特点,流滴淌水的,那么红颜色一下子从洞里面流岀来,别人都会觉得是血流岀来,我当时画的时候完全没有这个想法。虽然没有这个想法,但我觉得一个物体对一个人的潜意识可能会有某种内在影响,一个下意识的感觉就很容易产生一种情绪,就像为什么晩上看太湖石感觉白天完全不一样。
佳:“太湖石”系列也是你的代表作了,画了多久?
周:大概画了一年半,也没有画多少,我估计纯粹的太湖石可能不会超过七八件。一年半以后我对黑根的那种感情好像有点开始轻松了,就又开始画“绿狗”了,但不是黑根了。
佳:太湖石帮你度过了对黑根的怀念期?
周:我画了差不多一年半的太湖石,其实我还是很怀念那个阶段的,那时我去过了好几次苏州,就在园子裹走过去,走过来。一直在想,中国人为什么对太湖石特别感兴趣,特别留念。你看现在全国很多景观中都搞太湖石,包括北京的故宫,还有很多楼盘,都把太湖石作为一个符号性的象征,我觉得这种特殊的石头生命力特别顽强。
佳:面对太湖石,你想得更多的是什么?
周:我觉得在画太湖石的时候比画绿狗和桃花时心里要复杂一点,太湖石让我想得更多。你会想到几乎所有中国的传统文化形式里面都有园林和太湖石。包括古典戏剧、绘画、小说,都与园林有关联,园林、山石这个符号代表了太多太复杂的东西与传统了。并且在当代,社会发展这么快,这种影响还是存在着现在房地产装修都离不开这个思路。
佳:即使有人想搞得前卫一点,也会买一块展望的石头搁在那儿。
周:对,都一样,曾梵志的工作室里面都要放一块太湖石,那么前卫的艺术家都是这样,其他人都不用说了。
佳:中国的知识分子对于太湖石的感情真的是太说不清楚了。
周:真的!我觉得这种文化的传承,脉络十分清晰,完全已经超出了一个石头的问题,这是一个心理的问题。也许这块石头放在那儿,心里就踏实,他感觉自己的生活方式跟石头传递出来的信息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