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2819 李可染 1964年作 万水千山图 镜心

万水千山图
拍品信息
LOT号 2819 作品名称 李可染 1964年作 万水千山图 镜心
作者 李可染 尺寸 97×143cm 创作年代 1964年作
估价 咨询价 成交价 RMB 207,000,000
材质 设色纸本 形制 镜心
【已知著录】
1.《美术家》第13期,第20页,美术家出版社,1980年4月。
2.《李可染评传》,图74,雄狮图书,1995年11月。
3.《世纪可染—纪念李可染诞辰100周年特刊》,第74页,李可染基金会,2007年。
4.《世纪可染—纪念李可染诞辰100周年作品集》,第31页,吉林美术出版社,2007年。
5.《点评中国书画市场》,第61页,中国文联出版社,2009年。
6.《中国书画投资指南》,第146页,东方出版社,2012年。
出版:《李可染画论》,图版42,台北华正书出版,1987年2月。
【题识】万水千山图。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礡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一九六四年写毛主席长征诗意,可染。
【印文】可染、江山如此多娇
【展览】
1.“世纪可染—纪念李可染诞辰100周年纪念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国美术馆,2007年11月4日—14日。
2.“首届中国新疆艺术双年展”,新疆国际会展中心,2014年6月25日—7月11日。
3.“和平延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特展”,保利艺术博物馆,2019年10月16日-21日。

竞投本件拍品,请与本公司有关业务人员联系提前办理特殊竞投号牌。

万水千山——人类精神的史诗
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礡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935年9月18日,红军翻过了常年积雪不化的天险岷山,进入了甘肃省南部小镇哈达铺。至此,中央红军甩开了国民党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走出了雪山草地。因此,全军上下,都充满了胜利的喜悦之情。诗人后来回忆说:“过了岷山,豁然开朗,(沈郁的心情)转化到了反面,柳暗花明又一村了。”中央决定去陕北,和刘志丹的红军会师。红军经过近一年的转战,终于确定了最终的目的地。毛泽东触景生情,开始构思创作本诗。
据多种资料表明,毛泽东第一次口头和书面发表的都是同一首诗——《七律·长征》。1935年10月初,毛泽东率领红一方面军翻过六盘山来到甘肃通渭,在城东一所小学校里召开副排长以上干部会,毛泽东在会上讲解了长征的意义之后,兴致颇高地朗诵了这首诗。而据斯诺在《复始之旅》(1958年版)一书中讲,1936年10月他在陕西保安采访毛泽东时,“他(毛泽东——引者注)为我亲笔抄下了他作的关于红军长征的一首诗。在他的译员的帮助下,我当场用英文意译了出来”。后来,斯诺把《七律·长征》收进了1937年出版的《红星照耀中国》(英文版)一书。该书的第一个中译本于1938年2月由上海复社翻译出版,并易名为《西行漫记》,其中《长征》一章即以此诗结尾。从此,《七律·长征》走向了社会,走向了世界。
“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来没有的。长征又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不因此一举,那么广大的民众怎么会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还有红军这样一篇大道理呢?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中国共产党,它的领导机关,它的干部,它的党员,是不怕任何艰难困苦的。”
摘自 1935年12月27日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李可染13岁从乡贤钱食芝学中国画,1929年考入西湖国立艺术院研究生班,师从林风眠、克罗多专攻西画。1931年以后,李可染以满腔热忱投入爱国救亡运动。他于1938年加入郭沫若领导的军事委员会政治部三厅,先后在武汉、长沙、重庆等地绘制大量抗日救亡宣传画。1941年起,李可染本着“用最大功力打进去,用最大勇气打出来”的宏愿,致力于中国画的改革和复兴。抗战胜利后,李可染到北平国立艺专任教,并师从齐白石、黄宾虹,由此而深入中国书画艺术之堂奥。20世纪50年代,李可染以“可贵者胆”、“所要者魂”的精神万里写生,为中国画发展开辟出一条充满生机的新路,将中国画艺术提升到一个全新的境界,成为中国美术史上划时代的事件。李可染的艺术创作在60年代以后进入了高峰,作品气象沈雄博大,韵致幽深,在题材、构图、笔墨、意境等方面均取得了创造性的突破。他的艺术理念、艺术成就在海内外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享有崇高的声誉。
李可染是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山水画家,是继齐白石之后20世纪中国画的又一座高峰,是主导着当今的中国画坛以及将来中国画发展取向的革新派中最有成就的一代宗师。以黄宾虹、李可染为代表,行成了中国山水画继宋元之后的第三座高峰。李可染从李唐、范宽、龚贤、齐白石、黄宾虹等古今大师那里汲取了营养,又通过自己变法而迥然不同于他们。李可染以其独特的视角重新诠释了中国山水美学,以其风格鲜明的新图式、新境界、新笔墨,谱写了新中国艺术风貌的新篇章,从而成为20世纪中国画的经典,他本人也因此成为中国山水画开宗立派的大师。

新山水画——为祖国山河立传
我们画山水画也就是为祖国山河树碑立传,这就是山水画的爱国主义所在。
——李可染
绘画可以将所感知的信息精炼到符号化的特殊视觉语言,山水画无论是绘画实际内容还是文化观念影响力来看涵盖着多于其他画种的复杂内容,传统山水画中无论宫廷绘画还是文人画都反映了特定文化群体对待世界的意识和秩序感。
在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程中,20世纪50~70年代是一个特殊的时期,新中国的建构了新的文化象征系统后,在文艺为社会主义服务旗帜的号召下,“新山水画”承载了二十世纪初中国画写实造境的主张,也代表了新时代山水画的新气象。“新山水画”借鉴西方写生的方法,倡导革命的现实主义,拓展了山水画新的表现空间,刷新了山水画的绘画面貌,也产生如下新题材:1、城乡建设;2、山河新貌;3、革命胜迹;4、毛泽东诗意;5、祖国河山。这其中,为画家提供了更大也更为自由的空间——那就是诗意山水,更准确地说是毛泽东诗意山水的创作。
新山水画由特定的历史环境造成,是当时特殊社会文化语境的体现,其对于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是一种创造,也是中国山水画的时代面貌。
“新山水画”一个突出风格特点就是对色彩尤其是红色的运用,红色,在中国人眼里,它代表着太阳、希望、繁荣、生机等;从色彩心理学上,红色能刺激人的心理,使人精神亢奋、激动,因此,用红色来描绘祖国的江山是采用象征和隐喻的方式来表现新中国的形象,是创作主题政治思想感情的外化。

李可染新山水画的成就

李可染的红色山水,风貌独运,在美术史上有了独特的成就和地位。
李可染红色山水的最大贡献就在于他为实现审美与革命意识形态的统一创造出了符合时代需要的图式语言,其重要意义在于,他在肩负着主流意识使命的同时,进行了富有成果的笔墨语言探索,并且以“意匠”说对传统背景的意境论进行了深入挖掘(见其《谈学山水画》等言述),使得“红色山水”因其在某些方面尽可能地保持和发展了传统笔墨的精髓而成为建构中国画新传统的有效和重要的板块。
李可染成功的经验表明在现代性的激进革命话语下的文化-心理结构的改造过程中,对传统的自觉改造和创造性转型仍有可能,其贡献是在以平民主义为普遍性要求的新美术格局中保持了某种程度的精英意识和较高的艺术水准。在新中国画改造过程中,原有的中国画传统从表面上看似遭遇到断裂性的颠覆,但由于中国现代性问题中的民族诉求始终存在,在传统断裂的背后同时存在着嫁接、再造的转型过程。李可染的写生山水和红色山水在这一新传统中所取得的成就是具有原创性意义的。而更本质的问题还涉及到审美理念与物质材料之间相互选择、促进的有机关系。画家通过诗画的方式记录了历史,同时也从艺术自身的表现语言上体现了画家成熟的绘画风格,同时也成就了其不可复制的独特的美学价值与丰富的文化内涵。红色山水是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的中国山水范例。

以诗入画──李可染毛泽东诗意山水
毛主席的诗句,也是意境很深的。古人说“缘物寄情”,写景就是写情,诗画有意境,就有了灵魂。写景是为了要写情,这一点,在中国优秀诗人和画家心里一直是很明确的,无论写诗、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
——李可染
1964年,毛泽东诗词37首发表之后,一时间“毛泽东诗意画”蔚然成风。毛泽东的诗歌常常都有意象性的诗句,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而由此引发的想象往往能够突破时空的限制,其视点很高,故有磅礡之气象。以诗作画,近乎命题创作,或者说是创作中的主题先行,是有非常大的创作难度的。当李可染进入“毛泽东诗意山水画”创作时,不仅积累了大量的写生经验,而且已从传统的笔墨中走出,从实景的写生视野中走出,不在停留在具体的空间境像中。他经历了一番刻苦的磨砺,在传统中国画现代变革实践的夹缝中挺立而出。
李可染之所以选择毛泽东旧体诗词为新山水画,除了当时的政治环境及毛泽东的领袖地位之外,主要有以下原因:1、古体诗的语言格律形成的节奏、韵律及意境与山水画的关系、非“新诗”所能取代;2、毛泽东诗词的创作实践影响了李可染;3、李可染在构图及笔墨问题上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对自由的状态,并能够理解和把我毛泽东诗词中的山水意境,真正激发了李可染创作热情并推动他的“新山水画”创作。
李可染用他的山水画语言诠释毛泽东诗词内容,有隐喻的符号,有象征的图形,有描述的场景,以传统山水画样式(三远、多视点的全景式构图),加上其笔下的现代气象,其意义层面必然丰富,凝重的笔墨融汇于深邃的意境中。在这一意境中,红色成为观念符号,观念化的内容弥散在李可染所创造的新山水画的意境中,消解了实景山水的局限,同时,也促成李可染在毛泽东诗词中取“关键词”的方式,转入诗意画的创作。

李可染的革命圣地与红色意象题材
50年代山水画的时代环境迫使画家寻找新题材,而革命圣地和毛泽东诗意这些新题材的出现使山水画家找到了一个可以接受并由此而生存下来的合适的载体,“红色革命历史题材”是成为最合适的载体,以表现新中国苏醒、崛起、腾飞的历史画卷,一部分画家也由此契机而可以探索新语言、新意境。
李可染则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善于在颜色之间拓展出微妙的层次,特别是他对画中红的运用,在画史上可以说是前无古人。“红色革命题材山水画”是让李可染的艺术成就达到新的高度。
新题材对于美术史和李可染的意义在于,它促使了20世纪中后期山水画风格的顿变。李可染的革命圣地题材与红色意象系列,比较成功的解决了政治和艺术的关系,保证了山水画的艺术本体性和自律性,创作了堪称时代经典的作品。所以如此,首先是因为李可染认同社会主义文艺路线,“洋为中用,古为今用,推陈出新”这些口号也是李可染艺术革新的方向,其次是李可染对艺术的真诚和对自己感受的真诚,他没有往自己的作品里硬贴政治标签,他始终维持艺术意境,艺术语言和艺术格调的完整统一,最后是意境和题材的艺术统一。
自1959年李可染创作了第一张“毛泽东诗意”——《六盘山》后,1962—1964年李可染反复涉足毛泽东诗意山水画这一创作领域,创作热情一直保持到80年代,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红色题材就是《万山红遍》系列(7幅)以及《万水千山》(1幅)。《万山红遍》与《万水千山》不仅仅是对山川景色的刻画描绘,更被赋予了特殊的时代内涵和历史使命,代表了此类艺术作品的最好艺术水准。

2010年秋季拍卖会上,李可染96×146.5厘米的毛泽东诗意《长征》以1.075亿元成交,在书画市场上引起巨大反响,其实他的姊妹篇《万水千山图》更有一番传奇的经历。
2007年是李可染先生诞辰100周年,在李可染作品展览会上,有一幅作品非常引人注目,画的题目是《万水千山图》,是李可染为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而作,画的尺幅为97.5×142.5厘米,大约12.58平尺。这幅画虽是一幅山水,但其间绘有130多位人物,都是红军战士。在设色上,可染先生用了朱砂和赭石,因此画面主色调为红色,而收藏界的人认定李可染的作品带红就会很昂贵。这幅李可染山水画中的精品,多次发表过,从80年代开始就屡有著录,近年来出有挂历,在可染先生诞辰百年的画集里,这幅画也著录其中。
《长征》作于1959年,《万水千山图》作于1964年,两幅作品尺寸相当。《长征》是以花青为主设了一点颜色,而《万水千山图》的设色则丰富得多。
……
笔者也算见多识广的人,名家力作看过不少,看到这幅《万水千山图》厚重的山峦、苍茫的云海和逶迤行进的队伍,不由得心一阵狂跳。近年来,看到有力度的作品引起心跳的只有两幅:一幅是傅抱石《雨花台颂》,再一幅就是眼前这幅李可染的《万水千山图》。这确实是一幅精品,笔墨唠叨,人物山川树木笔笔有交代,丝丝入扣,是李可染山水画中不可多得的佳作。此画集山水与众多人物于一身,是李派山水成熟期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这幅画在2007年的易手中,成交价是1850万,创下了当时中国书画李可染作品交易的最高纪录。在此之前,2005年在瀚海成交的李可染《井冈山》成交价是1100万,2005年诚轩首拍中,李可染《烟江夕照图》拍出1540万的“天价”,截止到2010年底,李可染作品在国内的最高交易价格就是《万水千山图》所保持的,直到2010年秋拍中,才由《万水千山》的姊妹篇,也是他的前稿《长征》以1.075个亿的成交额打破。……可以预言,有朝一日李可染的《万水千山图》若要出现在拍卖上,必将在创出李可染作品价位的新天价。
——《中国书画收藏投资指南》,中央文献出版社。

万水千山的长征不只是属于红军,也不只是属于中国,它是人类命运的写照,是史诗中的史诗,是天地间最壮烈的活剧,是精神与灵魂的圣歌。于是,结合先前创作的《长征》和《娄山关》,李可染于1964年重画长征,用「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的意境,重新诠释人类史上的这一壮举,为我们留下中国山水画史上绝无仅有的叙事性史诗山水画—《万水千山图》:高远、深远、平远的山水空间,逆光、血色、苍茫的诗意笼罩,迟涩、沈重、顿挫的笔墨表达,壮烈、不屈、勇往的主题呈现,一曲悲歌天地间!
李可染《万水千山图》是其一生写生山水的集合,也是李家山水范式的滥觞,融进了画家的平生经历,也揭秘了画家的人生情调。他用自己走过的千山万水来表现红军走过的万水千山。可以想见,李可染在创作时一定会把这两个意象重迭,他化为了画面中的红军,红军也化为了他:都是艰难的跋涉,都是艰难的攀登,都是没有尽头的长征,一个为中国革命,一个为山水画革新。征服了一座高山,还有数不尽的高山,只有不断地走下去,这就是长征的意义,这就是人类的宿命。长征是人类的史诗,是人类命运的缩影,也是人类精神的写照。因此,李可染的这幅《万水千山图》也就超越了其特定的红色题材,甚至超越了其描写的特定的历史史实,而成为一曲讴歌人类永不屈服不断进取精神的交响史诗。
——王鲁湘

万水千山不仅仅是李可染的史诗性的山水画作品,也不仅仅是中国新山水画的一个史诗性的作品,更可以说它是中国山水画史上一副史诗性的作品。
——王鲁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