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7212 14世纪 普巴金刚与金刚亥母(丹萨替寺)

普巴金刚与金刚亥母(丹萨替寺)
拍品信息
LOT号 7212 作品名称 14世纪 普巴金刚与金刚亥母(丹萨替寺)
作者 -- 尺寸 高26,5cm 创作年代 14世纪
估价 12,000,000-22,000,000 成交价 RMB 17,825,000
材质 形制
出版:
黄春和,《西藏丹萨替寺历史研究》,文物出版社,北京,2016年,第357页。

铜鎏金

备注:
1.John Goodwin (1912-1994) 遗产(美国著名作家与诗人)
2.Anthony P. Russo收藏,1994年遗产继承获得
3.Sandor P. Fuss(美国科罗拉多)收藏,购于2010年

展览:
1.Mongolian Art:A Living Landscape,(蒙古艺术:一个鲜活的景色),夸考艺术博物馆,萨克拉门托,2004年7月31日至10月17日
2.Thorne-Sagendorp画廊,新罕布什尔州,2005年10月9日至11月20日

此尊十四世纪普巴金刚,出自西藏山南地区桑日县著名的丹萨替寺,寺庙建于南宋绍兴二十八年(1158),为帕竹噶举派的祖寺,在西藏14至16世纪的二百余年间,丹萨替寺是西藏山南至卫藏地区最大和最有影响的寺庙之一,长期以来被认为是西藏的一大珍宝,并因其独特的佛塔建筑样式而蜚声海内外。此尊普巴金刚即应出自丹萨替寺独特的佛塔之上。
丹萨替寺位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桑日县境内,县驻地以南、雅鲁藏布江北岸的帕木竹渡口。这里海拔4500米,足以俯瞰脚下数十公里的雅鲁藏布江。寺院依山而建规模宏大,布局合理,整体建筑群东西长约1000米,南北宽约500米,占地面积约30多万平方米。1158年由噶举派僧人多吉杰布创建,建寺之后,多吉杰布在该寺收徒传法十多年,因其地名叫“帕竹”,该派发展为帕竹噶举派,丹萨替寺遂成帕竹噶举派的主寺。多吉杰布本人也被称为帕木竹巴。多吉杰布时期,丹萨替寺仅有其修行用的一间屋子。1198年起,方由多吉杰布的两位大弟子直贡巴、达隆唐巴开始修建祖拉康大殿。丹萨替寺的宗教地位非常高,到14至15世纪时已是西藏地区最富裕、最重要的寺庙之一。
帕竹噶举,噶举派的四大分支中最大的分支。其创世人是达波拉杰的著名弟子帕木竹巴(1110——1170年),他出生在西康南部的智垅那雪地方,少年时代在家乡拜师学经,九岁时出家当僧侣,取名为多杰嘉布;十九岁时有机会侍从一位富人进藏游学,广泛修习宁玛、噶当、萨迦等不同宗派的教法;后来拜见达波拉杰专门研习达波噶举的教法,并成为达波拉杰的著名弟子。随后帕木竹巴又返回自己的故乡西康,并在那里广收门徒,传授以达波拉杰所传密法为主要内容的教法,并独具一格,名声大振。1158年,帕木竹巴放弃在家乡的传教活动又返回西藏,在丹萨替寺修炼传教达十三年,最后在该寺圆寂。在1208年出身于当地豪族郎氏家族的僧人扎巴迥乃(1175-1255)作了该寺寺主,从此,寺主一职专由郎氏家族兄弟叔侄世代承袭。帕竹噶举与政治的关系最为密切,该派曾同朗氏家族一起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地方政权,并统治卫藏地区达一百三十多年,直到1481年才由其属部后藏仁蚌巴推翻。由此可见作为帕竹噶举祖寺的丹萨替寺何以在12至15世纪之间积累如此浩瀚的财富,成为了当时藏地闻名的宗教、政治、文化中心。
而在藏地的雕塑与建筑美术发展史上,丹萨替寺长期以来被认为是西藏的一大珍宝,概因其特殊的大佛塔而蜚声世界——扎西戈芒的佛塔 (吉祥之门佛塔)。此塔相传为创派祖师帕木竹巴的弟子止贡巴根据自身独特的视觉创意建立而成,由多层的铜鎏金雕塑组合而成的,由手艺精湛的纽瓦尔艺术家创造,用料豪奢,不惜工本,装饰华丽,气宇轩昂,高超过10英尺,塔身周围供奉着造像,镶嵌着各种宝石,金碧辉煌。无疑标志着西藏艺术史上的巅峰,在喜马拉雅艺术史上弥足珍贵。其营建时的基本思路:一个华丽的莲花从最底层托起了巨大阶梯结构的佛塔,四周装饰着许多独立的神像和饰有浮雕神像的嵌板。佛塔阶梯的层级越高,在宗教上的地位就越高。从下到上,分别是护法层,女神层,佛陀层,冥想神层与顶层。既延续了传统舍利灵塔纪念与供奉的宗教含义,亦创新的将密续曼荼罗的形式引入供奉仪轨之中,是丹萨替寺最富有代表性的雕塑艺术至宝。
而上述所有关于丹萨替寺及其佛塔的描述,其依据都来自于意大利人图奇于上世纪对丹萨替寺的造访。1948年,当图齐进入丹萨替寺大经堂时,被多座金碧辉煌的巨大佛塔所深深震撼,这些经历与随行摄影师梅尔所拍摄的一系列照片最终刊载于《去拉萨及其远》一书中。上世纪六十年代,丹萨替寺被毁,而图齐团队所留下的这些照片则成为丹萨替寺多门塔唯一的影像资料。而寺院被毁之后另有三百多尊造像在遗址处出土,散见于西方的各大小公私博物馆、私人收藏、艺术市场和拍卖会上的丹萨替寺或者同时期丹萨替寺风格的造像大约有100多尊。且多为天王、女性护法神、或者建筑构件,但只要是源自丹萨替寺的作品在艺术品市场一直受到全球造像爱好者的关注。同出于丹萨替寺的造像可参考北京保利2017年6月7日Lot 5816 西藏14-15世纪大随求佛母,成交价RMB34,500,000。
普巴金刚又名橛金刚,为宁玛派大瑜伽续中的意事业续,其教法为莲花生所传入西藏,后来分别传给赤松德赞、依喜措嘉和那南多杰敦珠等人,形成国王、佐摩、那南等三种不同的伏藏传承。虽大多为宁玛派所传,但萨迦派也有直接传自莲师弟子的传承。普巴金刚因传承不同而有很多种不同造型,最常见为三面六臂独尊或双身的造像。由于修此法的除障和事业成就特别显着,因此各教派的密教行者都颇为重视。
此尊普巴金刚有着丹萨替寺造像的典型样式,脸型宽大,面部饱满,杏仁状的大眼传递出强烈的宗教力量,躯体四肢粗壮,铜质精炼,鎏金厚重,周身镶嵌各色宝石,铸造工艺极为精湛,是尼藏艺术风格的绝佳代表。其背后可见用于固定塔身的构件,由此亦可判断此尊普巴金刚应确定无疑出自扎西戈芒佛塔塔身之上,而非受丹萨替寺影响之造像风格,且位置就在塔身七层的最上两层,即金刚界曼荼罗,殊胜难得。其出自美国著名作家与诗人John Goodwin,为数位美国重要私人收藏家递藏,并数次参与美国重要佛教美术展览,来源清晰,流传有序,艺术性与宗教性并重,极为珍罕。
参考资料:
1.黄春和,《藏传丹萨替造像风格初探》,2009年;
2.黄春和,《丹萨替寺的历史研究》,2016年;
3.Giuseppe Tucci,To Lhasa and Beyond,1956年;
4.Olaf Czaja、Adriana Proser,Goloden Visions of Densatil-A Buddhist Monastery,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