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1109 孙逊 2014年作 隐者之书之一

隐者之书之一
拍品信息
LOT号 1109 作品名称 孙逊 2014年作 隐者之书之一
作者 孙逊 尺寸 149×361cm 创作年代 2014年作
估价 1,000,000-1,500,000 成交价 RMB 1,150,000
材质 纸本综合材料 形制


展览
2014年 隐者之书 - 孙逊个展 香格纳新加坡 / 新加坡

作为一个八零后艺术家,孙逊于2010年以强劲的黑马姿态闯入了历史。其动画作品《21克》甫一出世即受到各大国际电影家的青睐。2010年6月,孙逊参展了第六十七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地平线单元,同年的十一月则在全球最重要的国际性动画会展之一——荷兰动画电影节(HAFF)上作为嘉宾艺术家放映作品。带着对于历史的思考,这位年轻人也在有意无意间成为了“历史”的一部分。
1997年,孙逊独自一人从东北来到了美丽的杭州,开始了长达八年的美院学习。“自由”成为他在美院收获的最大财富——无论是创作的自由,还是思想的自由,都成化作了孙逊未来艺术道路上的指南针。虽然毕业于版画系,然而在其艺术之路的初期,孙逊将创作的兴趣完全投注于动画之上。为此,他尝试使用各种不同的媒介去塑造动画,诸如版画、胶片、色粉素描等等,都是其得心应手的材料。借由其本身过硬的造型能力和手绘技法,孙逊的艺术作品在布局构造上无可挑剔,手绘细节更是精彩非凡。在这一过程中,孙逊自身对于“机器”的摒弃和对于“手感”的坚持,使其成为中国当代艺术进程中相当“独特”的年轻艺术家,也展现了中国当代艺术的持续性进步:视觉艺术究其根本还是“读画”,无论架上绘画还是装置、影像甚至行为艺术,最终都需要通过某种形式的视觉性才能真正作用于观看者的眼与心。这恰恰是艺术家的本职,也是艺术所能赋予我们的思考。
尽管国内许多观众对孙逊略感陌生,但无疑这位年轻艺术家早已成为国际艺术舞台上一张不必可少的中国当代艺术名片。从2007年以来,孙逊早已坐拥多场重量级个人展览:从“异邦”到“21克”,从“魔术师党与死乌鸦”到“隐者之书”,再从“谶语实验室”到“缓存”,他的作品不仅给予观者以强烈的视觉感受,同时也频频在国际上获得重量级奖项,堪称中国当代动画艺术的领军人物。其中,作为孙逊重要的代表性动画作品之一,艺术家意图在《21克》中探讨的并非是卡通化的社会趋势或是简单的视觉表达议题,而是一个更为古老、遥远的,具有普世意义的文化母题——“灵魂。”“21克”作为灵魂重量的视觉表征,成为孙逊切入历史思索的起点。整部影片都是孙逊自身对历史的重新建构,强烈的情绪如惶恐、焦虑和不安贯穿全程,并随着影片的播放不断发酵,攀升,再盘旋,最终直抵心灵深处的震撼。在影片的视觉叙事逻辑之下,政治权力、工业社会、情感灵魂被完美地杂糅其中。
或许这便是孙逊,一个生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一个从童年到青春期经历了无数不可思议的社会巨变的敏感年轻人出于自身的疑惑,对于历史的探求而引发的思考。在此,历史不再是单薄词汇的堆砌,而是个人对内心的诘问与呐喊。历史的烙印与个人成长中的思考、挣扎开始在孙逊的作品中不断涌现出来。而这种历史观也延续到孙逊之后的更多作品之中——他开始尝试打通绘画、色粉、木刻、水墨等不同媒介,正如其在中国和国际的语境之间自由地、流畅地、频繁地切换。
创作于2014年的《隐者之书》系列同样延续了《21克》以来孙逊对于历史的质疑,是艺术家对自己、对历史、对真理的重新思考与回应。《隐者之书》的名称来自原始拉丁语“隐页”(Palimpsestes),意为人类最为原始的书籍是在羔羊皮上不停涂抹并誊写新的内容。在这幅《隐者之书•之一》的画面中,巨大的红黑乌鸦构成了我们的视觉重心。乌鸦在《圣经》中被看作“神的信使”,它为“神”带来每日所见,并为“神”向世人带去“神谕”。最终,乌鸦的身份成为世人眼中的预言者。它嘴中衔着的纸片与背后落下的书籍似乎在告诉我们:尽管历史的叙述方式是永恒的,但真实的故事却正在消失。有趣的是,艺术家在画面右侧特别安排了一个拥有巨大乌鸦翅膀的手风琴,在它的下方是层叠的骷髅。作为死亡边界的象征,“骷髅”无疑构成了一种视觉隐喻,暗示了“阴”与“阳”、“人”和“神”的区别所在。在《隐者之书·之一》中,艺术家力求传达出某种关于“历史”的本质论思考,即:究竟什么才是历史的真实?这种真实又是如何显现与运作的?答案是开放式的,并似乎又被抛给了观众。耐人寻味的是,艺术家在创作该作品时选用了由旧《新华字典》拼接而成。在此,字典本身演化为权威的象征,其诞生是为了普及知识、规范文化。作为世界的文字标准之一,《新华字典》也代表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人们不断寻求对于世界的认知,而其最根本之处在于建构对于“自我探知”和“认知世界”的标准。而“标准”的建立常常借由诸如字典、节日、纪念碑等似乎亘古不变的事物来进行确立。但“标准”的背后又是什么呢?“标准”是否掺杂了“谎言”? “标准”又是否能够替代“真理”?
今天,我们常常会发出这样的疑问,即“究竟是什么定义了一名卓越的艺术家?”或许,从一种更为本质的意义上而言,“艺术家应当把某种东西升华,并倾注思考,最终才能表达终极性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