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2714 启功 1938年作 米家云山图 镜框

米家云山图
拍品信息
LOT号 2714 作品名称 启功 1938年作 米家云山图 镜框
作者 启功 尺寸 128×59cm 创作年代 1938年作
估价 4,000,000-5,000,000 成交价 RMB 5,520,000
材质 设色纸本 形制 镜框
【著录】
1.《艺林月刊》,第100期,中国画学研究会编,艺林月刊发行所,1938年5月。
2.《中国历代名家名品典藏系列-当代绘画》,启功卷,第25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月4月。
3.《启功遗墨展》,第6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8月。
4.《翰墨华章—新中国以来名家书画文牍集》,第46页,文物出版社,2015年12月。
5.《翰墨奇香—启功的诗书画情怀》,图八,秦皇岛启功艺术研究会,2018年7月。
6.《景行维贤—启功作品集Ⅱ》,第14-15页,荣宝斋,2019年11月。
【题识】松竹留因夏,溪山去为秋。久赓白雪咏,更度采菱讴。缕玉鲈堆案,团金橘满洲。水宫无限景,载与谢公游。半岁依修竹,三时看好花。懒倾惠泉酒,点尽壑源茶。主席多同好,群峰伴不哗。朝来还蠹简,便起故巢嗟。好懒难辞友,知穷岂念通。贫非理生拙,病觉养心功。小圃能留客,青冥不厌鸿。秋帆寻贺老,载酒过江东。仕倦成流落,游频惯转蓬。热来随意住,凉至逐缘东。入境亲疏集,他乡彼此同。暖衣兼食饱,但觉愧梁鸿。旅食缘交驻,浮家为兴来。句留荆水话,襟向卞峰开。过剡如寻戴,游梁定赋枚。渔歌堪画处,又有鲁公陪。密友从春拆,红薇过夏荣。团枝殊自得,顾我若含情。漫有兰随色,宁无石对声。却怜皎皎月,依旧满舡行。戊寅仲夏苑北草堂坐雨,戏效米家云山并临米书补白。
【印文】启功之印、元白居士、曼殊、味无味
【鉴藏印】孙氏、虚白斋珍秘
【展览】
1.「中国画学研究会会员作品展」,北京中山公园来今雨轩,1938年。
2.「纪念启功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启功遗墨展」,中华世纪坛,2012年7月。
3.「翰墨华章—新中国以来名家书画文牍大展」,首都博物馆,2015年12月18日。
4.「翰墨奇香—启功的诗书画情怀」,2018年7月,秦皇岛启功艺术馆。
5.「景行维贤—启功作品展」,北京荣宝斋,2019年11月。
【说明】启功先生谈早年所画米家云山图文如下:这张画是我画的,严格说,不及格。当时由中国画学会组织的,会长是周养庵。作品在北京中山公园来今雨轩展出。我的这幅画是挂在东边平房内的,这次画展还有评奖活动,我的这张画得了个所谓的三等奖。画虽然不及格,但是所临米帖未落一字,写得还算整齐吧。〔以上为启功先生于2004年5月8日目验于戊寅(1938年)仲夏所绘《仿米家云山图》,谈话记录,先生并于记录上签名〕

拜读《戏效米家云山图》
北京启功艺术研究会顾问 张听
2004年春天,收藏家李鹍鹏先生说他在拍卖会买了一幅启功先生早年的大幅山水精品,嘱我向先师启功先生联系一下:「让他老人家看一看,高兴高兴」。
几天后,我们一行三四人,把装在镜框中的这幅大画抬进了启先生的书房。
当时启功先生已年届九十二岁高龄,他虽然被多种老年疾病缠身,但是精神矍铄,反应灵敏,记忆力超凡。看到这幅画,他很高兴,端详了一下,对我们说:「这幅画是我画的」。这是一件为参加「中国画学研究会」组织的展览而画的。展览在中山公园来今雨轩举办,我的这幅画是挂在东边平房内的。当时还有评奖活动,这幅画得了个三等奖。(据了解,一等奖为徐燕荪获得。)
九十二岁高龄的启先生能把六十六年前的事记得这样清楚,叙述得如此明晰,很让我们佩服。他一边看画,一边谦虚的说,这幅画的质量不及格。但是对用以补白的十八行小行书,每行十五六字的书法,还是很满意的:「没落一个字,写得还算整齐」。
启先生为什么对画上的书法持肯定的态度呢!因为在画好的画上徒手题字,是很考验功力的一件事情。如果一心只考虑单字的笔法结构,那么通篇的章法,行气肯定容易出现闪失;如果过多注意章法、行气的连贯与自然,单字的笔法与结构则不易正常发挥,丢文落字也很难避免。这与在一张白纸上写字的难度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启功先生从小受祖父的影响,立志做一名画家。曾拜贾羲民、吴镜汀为师,系统学习中国画。由于天分高、用工勤,很早便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刚过二十岁就加入了由溥雪斋先生发起成立的「松风画会」。在「松风画会」的各种聚会中,接触到很多名家,在溥雪斋、溥心畬等人的指导和影响下,他越画越好,画名渐显。现在收藏在荣宝斋中的拟元四家的八尺四条屏,是启先生1937年二十五岁时所绘。这组作品尺幅巨大,取法高古,章法严谨,笔法成熟,意境典雅;受到当时画坛的重视。
而这件米氏云山图则画于1938年,说是「戏效米家云山」,实际上是自己的创造,从构图到笔法,都突破了米家山水的樊篱。因为是为「中国画学研究会」组织的公开展览而作,更是一丝不苟,兢兢业业。
中国画学研究会,1920年5月由金城、周肇祥、陈师曾等人发起在北京成立。得到了当时大总统徐世昌的大力支持。
研究会以「精研古法,博彩新知」为宗旨开展各种活动。曾办有《艺林月刊》《艺林旬刊》等刊物。会员最多时达五百余人,共举办过十九次画展,对继承和发展传统中国画起过重要作用。
启先生这幅小写意青绿山水,尺幅很大,倾注了满腔热情。构图参用平远法,在群山环绕之中,主峰突显。山峰以米家点层层皴染而成。传统的米氏云山,纯用水墨,启先生融汇了元明人的山水技法,在墨色之外,略施青绿浅绛,并参以长短披麻皴,使主峰更加挺拔秀润,也更加贴近自然,大大地提高了画面的表现力。
山腰烟云变化,蒸腾缭绕,山峦与林木时隐时现,巧用留白与渲染,显得生动传神。
山麓浅水清澈,坡石平缓,长林茂草,朝气蓬勃,翠竹千竿,玉树交柯,草舍茅亭,择地而筑。构图饱满,画面丰富,意境恬适,充满了云山林泉之乐,是一片可游可居的山乡胜境。
中国的山水画、文人画离不开书法的参与,有时书法所占的比例相当大。只有书画同参并构,才能体现中国画、文人画的韵味。
启先生在画面的上方几乎用了三分之一的篇幅为书法提供了舞台。其书法章法严整,行距统一,每行第一字齐平。笔法方中带圆,粗细相兼,结构收中有放,变化有加,通篇临米,笔意纯粹,显示了极强的造型能力。字形的大小,字数的多寡,整体的书法布局可谓恰到好处,颇具匠心。
总之,这件作品书画并茂,其画用笔典雅、境界幽深;书法技艺娴熟,结构完美;堪称精心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