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0113 写经《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

写经《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
拍品信息
LOT号 0113 作品名称 写经《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
作者 -- 尺寸 25.5×45.8cm 创作年代 --
估价 1,000-2,000 成交价 RMB 287,500
材质 形制


7世纪唐代写本

1卷

写经纸本

提要:此本三藏法师义净奉制译“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杂事卷第三十四”,共计一纸25行余,行17字。经潢打纸,砑光上蜡,字黑如漆。

拍卖记录:北京保利2015秋季艺术品拍卖会,60号。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是义净创作的宗教哲学类书籍。凡五十卷。属小乘律部经典。唐朝武后长安三年(703)成书,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三册。佛陀入灭后三百年初期,由小乘佛教上座部系统分出之(根本)说一切有部所整编而成,系规定戒律之典籍。
义净(公元635年—公元713年),中国佛教史上西行求法三大高僧之一。本姓张,字文明,唐齐州(金山东济南)人。七岁出家,取法名义净。十五岁因仰慕法显、玄奘西行取经,欲效仿之。
唐高宗咸亨元年(670年),义净36岁,在长安与几名僧人相约,取道南海赴天竺。咸亨二年(671年)秋,他在扬州认识一名预备前往岭南道龚州作郡守的官员,名叫冯孝铨,于是跟随他向南。在冯孝铨家族的资助下,他搭上波斯商人的货船,自广州前往印度。途中在室利佛逝国(位于今印尼苏门答腊岛上)停留六个月,学习梵语。经室利佛逝王的帮助,在咸亨四年(673年)2月8日,到达南印度。他在南印度遇见玄奘法师的弟子大乘灯,停留了一年,学习梵语,之后两人结伴,跟随商旅到达中印度,四处游历。上元2年(675年),义净到达那烂陀寺,在此停留了十年。
垂拱元年(685年),义净带着自己翻译中的经典,准备由海路回到中国。他在室利佛逝停留了六年,期间回到广州一次,但没有久留,可能是因为当时朝廷政治状况不明朗。永昌元年(689年),义净与四位僧人又从广州回到室利佛逝,一同译经。证圣元年(695年)夏天,61岁的义净到达洛阳,武则天亲自出城迎接,以表示对他的尊重。他最初居住在大福先寺,与实叉难陀、菩提流志等人一同翻译《华严经》,至圣历二年(699年)完成。义净一生共译经56部230卷,并开拓了中国与印度及南海一带的海路交通。对后世的影响甚大。
“根本说一切有部”音译作“萨婆多部,是小乘佛教上座部最初所分三部之一,是犊子部、法上部、密林山部派之源,故称”根本说一切有部“。 “毗奈耶”是音译,又作“鼻那夜”、“毗那耶”等,其意为“律”,即佛陀所说之戒律。《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为景龙四年义净于大荐福寺翻经院所译。其内容与《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药事》以僧众治病用药为全文线索及《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僧事》以僧众分散之事为线索的记叙方式不同。《杂事》并无特定论述主题,顾称“杂事”(下简称“杂事”)。《杂事》全文虽无特定主题,然结构严整。其所述包括:佛陀为僧众日常制戒的缘由和经过、火生长者受报、胜鬉夫人本缘、胜光王信佛、大世主宓芗尼入涅槃、佛为难陀说出家入胎、舍利子目连入涅槃等事。俞理明先生在论述佛经文献概况时曾说此类戒律“从僧尼的衣食住行至七情六欲,涉及了生活的各个角落,不仅有很强的故事性,也反应了不少早期僧团的习俗,是佛经中生活气息最浓厚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