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5025 清康熙 御制彩绣耕织图 (四幅)

御制彩绣耕织图
拍品信息
LOT号 5025 作品名称 清康熙 御制彩绣耕织图 (四幅)
作者 -- 尺寸 37×46cm 创作年代 清康熙
估价 2,200,000-4,200,000 成交价 RMB 2,530,000
材质 形制

「康熙宸翰」、「渊鉴斋」、「保合太和」款
备注:
•中国嘉德,2001年11月4日,编号1285

此套四幅彩绣《御制耕织图》以康熙三十五年命焦秉贞所绘、朱圭所镌内府刊本为蓝本精绣而成,在当时流传甚广。此套绣片画面完全取自康熙本朝刊行之《耕织图》,分别为「浴蚕、二眠、三眠、捉绩」四道丝麻纺织工艺。绣片以白色素绸为地,五彩丝绒线绣花,根据图案的不同,采用多种刺绣工艺,用色丰富,色彩过渡自然逼真,绣制工艺细腻入微,绣工几乎布满整幅画面。每幅绣画上方均题写与画面内容相关的诗句,诗首尾以先印后绣的手法绣有「渊鉴斋」、「康熙宸翰」、「保和太和」三方康熙御用章。工艺精湛,保存完好,于传世绣品中十分罕见,对于康熙朝时期重视农桑的基本国策亦是一种宝贵的见证。

此套彩绣御制耕织图四副以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内府刊本《御制耕织图》中织图的第一图「浴蚕」、第二图「二眠」、第三图「三眠」以及第五图「捉绩」为蓝本刺绣而成的四副珍贵绣画。这四副绣画绣艺精绝,是难得一见的刺绣珍品之作。
「耕织图」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绘画题材。以此为题的最早绢本画,为南宋时代画家楼寿所绘;宋代以降历代均有人绘制。至清代康熙时期,国家政治经济各方面渐趋稳定,康熙皇帝重视农桑,再一次将这一主题作为宫廷绘画的重点。康熙三十五年,由宫廷画家焦秉贞奉敕绘制的《御制耕织图》问世,成为这一时期诞生的第一幅以「耕织」为主题的作品。民间传闻认为康熙之所以再次关注这一主题,是因为二十八年南巡至江南时,有人将民间的南宋本楼寿《耕织图》进上,引起康熙的关注所导致。具体是否因初见楼本,至少从康熙皇帝对农桑生产一贯极为重视的态度,我们也可略知「御制耕织图」的出现绝对不是一个偶然现象。
康熙皇帝对于农桑生产的态度,一向是与天下家国相并列的,早在敕绘耕织图之前就已着有《农桑论》、《稼说》等文章,强调「王政之本在乎农桑」,并亲自参与农事试验,为历代帝王所罕见。而其求实务实的施政理念从其敕绘耕织图亦可窥知一二。其命焦秉贞绘《耕织图》并非仅仅自己赏玩,而是为了昭告天下农桑之重要,所以才会由鸿胪寺序班臣朱圭镌刻成石板,在其第三次南浔沿途即赏赐各方。
此四副耕织图即以康熙三十五年焦秉贞绘,朱圭镌内府刊本为图样进行彩绣创作,应为时人为了响应康熙皇帝号召大力推行农桑事业所做。其用刺绣特有的艺术语言—刺绣线纹和设色,绝妙的再现了焦画的神韵而并不照搬,较刻本而言则保留了更多绘画中设色的艺术性。
刺绣的人物、动物、飞鸟、走兽可说是栩栩如生、神情兼备,将其更发挥处置到极致,例如「浴蚕」中从屋内可看到窗外的渔樵之景,从艺术性上有如北宋绘画般格物之感;而「二眠」、「三眠」中对于竹石松木之表现亦淋漓尽致,和色关系处置极佳。全部用绣线色,整体色彩不灰不跳和谐优雅,在序首钤盖的「渊鉴斋」朱印、在序尾钤盖的「康熙宸翰」阴文朱印和「太和保合」阳文朱印,三三枚朱印用丝线精绣完成。与康熙三十六年内府刻本完全一致,可谓康熙年间刺绣高手不计工本的惊世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