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0621 林风眠 山村 镜心

山村
拍品信息
LOT号 0621 作品名称 林风眠 山村 镜心
作者 林风眠 尺寸 70×67cm 创作年代 --
估价 2,500,000-3,500,000 成交价 RMB 4,025,000
材质 设色纸本 形制 镜心
【著录】
1.《林风眠全集》,第82页,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年10月。
2.《中国现代主义绘画大师:林风眠》,第65页,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4月。
3.《谈艺术鉴赏与林风眠画作》(典藏投资),第53页, 何怀硕着,典藏艺术家庭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8月。
4.《引领风骚-北京索卡十年》,第29页,索卡艺术中心,北京,2011年9月。
【题识】林风眠。
【印文】林风瞑印
【展览】引领风骚-北京索卡十年,索卡艺术中心,2011年9月24日-10月23日,北京。

1953年林风眠受邀出席第二届中国文联代表大会,一年后出任上海政协委员并得到每月生活补贴,又担任了上海美协油画组组长,并偶尔参加一些座谈会,他的社会地位得到明显改善,已逐渐从之前辞去杭州教职后半隐居的困顿状态中脱离出来。同时,他也在主动地试图适应时代环境的要求。1958年参加下乡活动,到川沙县严桥蔬菜生产队劳动,还与当地农民交上朋友。1959年又到舟山渔场写生。这一阶段,他创作出一批反映普通劳动者风貌的人物画,如《收割》、《选种》、《育苗》、《渔村丰收》等。生活环境的变化,让他的风景画也迈入一个新的创作时期,在整个50、60年代发展出最成熟和最有特色的表现程序。
《山村》在1994年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印行的《林风眠全集》中,注明创作时间为1960年代。这是少数林风眠留存下来的文革前期作品,也是风景题材中图示非常特殊的一幅。表现黛瓦白墙的江南民居,在林风眠风景创作中并不鲜见,《山村》的特别之处在于:一,视角。此时期同类作品一般借鉴传统平远构图,景物层迭深入,而此作取近景特写,景深亦较小;二,构图。用一个孤立的山峰突兀地占据画的中轴线,而没有表现惯常的连绵不尽、横向展开的群山;三,透视。画面的透视在整体上保持焦点透视的完整紧凑,没有过于追求装饰化与平面化;四,细节。由于视点较近,刻画的细部相对较多,视觉元素的符号化程度也就降低了,如篱笆、小路、门内的栅栏、树干的肌理和山峰近似皴擦的线条,都是并不多见的描绘方式。
此外,在绘画手法上,《山村》对墨色的驾驭相当从容,不论是轮廓线,还是树冠,抑或平涂晕染,其干湿、浓淡、出锋、飞白,悉如人意,尽管有意回避了书法性的用笔,但表现力却并没有减低,也更吻合画面整体的风格要求。用色基本符合郎绍君归纳的“色彩主导型”特征,整体的灰调略显浓重但很和谐,而跳跃性极强的黄、红色点的加入,又使画面免于沈闷。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对光影的控制极具功力。远天的阴霾似乎使大山像影壁一样遮挡了光线,在树木、前景的房屋和地面上投下了阴影。而白粉的使用和色调的细腻变化,又令暗部具有了亮度变化的层次,十分微妙。可以说,将西方的光色表现观念与技巧引入彩墨创作,是林风眠对中国传统水墨范式进行改造最为成功的一点。
《山村》就题材而言,似乎很容易流于田园诗式的平和单纯,但在林风眠的笔下,它却展现出些许神秘、凝重、沈郁的调子,一种山雨欲来的危机和动荡正在不可知处孕育、生成,其深刻而复杂的精神内涵很难简单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