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3 佚名 图文对照《四时气候集解》册 册页 (46开92页)
LOT号 | 2033 | 作品名称 | 佚名 图文对照《四时气候集解》册 册页 (46开92页) | ||
作者 | 佚名 | 尺寸 | 26×23cm×92 | 创作年代 | -- |
估价 | 500,000-800,000 | 成交价 | RMB 575,000 | ||
材质 | 设色绢本 | 形制 | 册页 | ||
题识:鸿雁来。鸿雁不来,远人不服。天气将寒,雁向南来。 玄鸟归。玄鸟不归,人多流迁。燕子思归,归谓蛰也。 群鸟养羞。若不牧羞,臣下骄慢。禾至秋成,群鸟牧羞。 雷始收声。不收仍声,大臣专政。兑封用事,故息其声。 蛰虫坯户。百虫至候,各居其次。 雀入大水为蛤。雀不入蛤,民多谣言。黄雀入水,化而为蛤。水始涸。水若不涸,爽损万物。阴道改梁,以利丰事。 菊有黄华。菊若不容,稼穑不收。季土将旺,黄华有容。 豺乃祭兽。豺不祭兽,国多盗贼。豺捕诸兽,以祭北辰。 草木黄落。草木不落,群不为害。霜冰草木,其叶凋零。 蛰虫咸俯。蛰虫不俯,狼虎害人。百虫以藏,咸受其气。 水始冰。水若不冰,国旱火灾。风冻气寒,其水则冰。 地始冻。地若不冻,人民逃亡。阳气内藏,外寒其冻。 雉入大水为蜃。不化为蜃,奸邪并起。雉入其济,化而为蜃。 虹藏不见。虹若不藏,关防不备。阳气渐伏,虹藏不见。 天气上升地气下降。若不升降,大臣专政。天地之气,上下相连。 闭塞而冬成。闭塞不成,天下饥乱。天地闭塞,绝而成冬。 鹖鴠不鸣。鹖鴠若频,伪言将起,似雉青犬,斗死而止。 虎始交。虎若不交,后妃乱政。虎至冬气,感气生育。 荔挺出。荔挺不出,民饥馑死。马蔺始生,应候而产。 蚯蚓结。蚯蚓不结,民多疾疫。递互还结,伏于地中。 麋角解。麋角不解,时多雷电。大鹿之属,其角解落。 水泉动。水泉不动,道路不通,水泉始动,润下以享。 雁北乡。雁不北乡,边境不详。雁久在南,却思其北。 鹊始巢。鹊若不巢,冬有异风。野鹊营巢,而栖林木。 雉雊。雉若未鸣,宗庙不宁。野雉将兴,其声始鸣。 鸡乳。鸡若不乳,春出害物,知时之禽,始生其子。 征鸟历疾。若不历疾,国多兵战。鹰鹞飞生,待疾而历。 水泽腹坚。水则不坚,国有火灾。日行北陆,水坚而结。 说明: 1.“候”是古代气候学上的一种基本时间单位,也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小的时间单位。在二十四节气中,“五天为一候,三候为一气”。就是说一候是五天,三个“一候”恰好是十五天,正好等于一个节气的长度。正因为如此,一个节气才被称为“三候”。因此,就会有立春三候、芒种三候、立秋三候、秋分三候等不同的说法。 2.此册图解“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这十个节气,每个节气分为三候,对题文字录自明李泰撰《四时气候集解》卷三、卷四。李泰(1373-?),字淑通,鹿邑(今河南鹿邑)人。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进士,官至詹事府通事舍人,后居金陵,以教授生徒为业。更著有《经史观象》等。 3.《四时气候集解》搜辑古人论著四时气候较详,可供后人探究节至气候。而李泰又多出己意以考证其事,每有发明。如册中记九月“鸿雁来宾”,《月令注》以雁于仲秋至者为主,季秋后至者为宾,高诱则以八月来者为父母,九月来者为其子。李氏则以为大曰鸿,小曰雁,先来者为鸿故为主,后来者为雁故为宾,父子之说未必是。诸如此类,可资参考。 观象授时,主要是观天象、气象和物象。古代记载观象授时的文字,虽有天象记载,但其大量的文字记载则是关于气象和物象的。以《礼记·月令》为例,“孟春之月,日在营室,昏参中,旦尾中……东风解冻,蜇虫始振,鱼上冰,獭祭鱼,鸿雁来。” 所以我国先民,很早就根据全年每月的天象、气象和物象,总结出了七十二候和二十四节气,用以指导农事活动。七十二候“五日一候,三候一气,故一岁有二十四节气”(宋代王玉麟《玉海》)。七十二候的“候”,是气候义,每候有一个相应的物候现象,叫作候应。一年七十二候,每月六候,每三候就有一个节气。这三候,分别称为初候、次候和末候,它是我国古代特有的一种物候历。 明初李泰在前人的基础上,撰《四时气候集解》四卷,对于二十四个节气和七十二个物候之意义、节气和物候随季节之变化情形、七十二物候上所列动植物之名称等等,都解释得至为详尽。 李泰(1373-?),字淑通,河南鹿邑人。明洪武三十年(1397)进士,官至詹事府通事舍人,后居金陵,以教授生徒为业。是书成于洪熙元年(1425),刊于景泰六年(1455),前有李氏自序及王谨序,后有姚福后序。书分春夏秋冬四时,各为一卷,按月载录六气十八候,则四时十二月凡二十四气七十二候皆备。 此册图解“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这十个节气,每个节气分为三候,即: 1.白露——鸿雁来、玄鸟归、群鸟养羞; 2.秋分—— 雷始收声、蛰虫坏户、水始涸; 3.寒露——鸿雁来宾、雀入大水为蛤、鞠有黄华; 4.霜降——豺乃祭兽、草木黄落、蛰虫咸俯; 5.立冬—— 水始冰、地始冻、雉入大水为蜃; 6.小雪——虹藏不见、天气上升地气下降、闭塞而成冬; 7.大雪——鹖鴠不鸣、虎始交、荔挺出; 8.冬至——蚯蚓结、麋角解、水泉动; 9.小寒——雁北乡、鹊始巢、雉鸲; 10.大寒——鸡乳、征鸟厉疾、水泽腹坚。 对题文字录自《四时气候集解》卷三、卷四,并录姚福后序。李泰多出己意以考证其事,每有发明。如册中记九月“鸿雁来宾”,《月令注》以雁于仲秋至者为主,季秋后至者为宾,高诱则以八月来者为父母,九月来者为其子。李氏则以为大曰鸿,小曰雁,先来者为鸿故为主,后来者为雁故为宾,父子之说未必是。 尤为特别的是,册中所有气候名词、《四时气候集解》的文字均有满文对照,推测可能是由当时女真族中通晓汉人文化的“高级文化人才”翻译,用来推广对节气气候的变化规律;同时也说明,随着女真文明的发展,农事活动日益精细与复杂,这使得在天时的掌握上,势必要向汉人学习“观象授时”的知识。因此,此册在研究古代气象知识的传播、满汉交流等方面的重要价值自不待言。 此作品在保税状态下,成交后需在香港提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