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6 陈洪绶 陶公行吟图 立轴
LOT号 | 2036 | 作品名称 | 陈洪绶 陶公行吟图 立轴 | ||
作者 | 陈洪绶 | 尺寸 | 172×33cm | 创作年代 | -- |
估价 | 680,000-800,000 | 成交价 | RMB 782,000 | ||
材质 | 水墨纸本 | 形制 | 立轴 | ||
著录:《明清中国画大师研究丛书·陈洪绶》,第202页,吉林美术出版社,1996年。 出版: 1.《湖社月刊》,第八十二期,第7页,1934年。 2.《湖社月刊》,第1329页,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2005年。 3.《民国书画金石报刊集成》,北平卷(四),第83页,上海书画出版社,2019年。 题签:明陈老莲《杖菊图》真迹。甲戌重装。钤印:大德居士 边裱:明陈洪绶《陶公行吟》真品。癸未岁清和月,杨新题。钤印:杨新之玺 题识:洪绶。 钤印:陈洪绶印 鉴藏印:志不在温饱、松声阁、大德居士、大德堂珍藏印、存天阁、丁未劫灰余物、染苍楼中长物、亚蒙鉴藏 说明: 1.徐三庚(1826-1890)、金开藩(1895-1946)、刘海粟(1896-1994)、黄亚蒙(20世纪)旧藏。 “志不在温饱”为徐三庚藏印(参见《中国篆刻丛刊》第二八卷,清22,徐三庚)。徐三庚(1826-1890),清代篆刻家。字辛谷,又字诜郭,号井罍,又号袖海,别号金罍山民、似鱼室主、馀粮生,浙江绍兴上虞西山 人。精于金石文字,善篆隶篆书。苦习《吴纪功碑》,参以金农的侧笔用法,纤细流丽,飘逸多姿,在吴熙载、赵之谦外另辟面目。 金开藩(1895-1946),字潜厂,号荫湖,浙江吴兴人,居北京。绍城子,工书、画,能承家学,继承父志,会同其父的其他弟子惠孝同、赵梦朱 、陈少梅 、李五湖等在金北楼故居钱粮胡同 14 号组织画会。 刘海粟(1896-1994),名槃,字季芳,号海翁。室名艺海堂、存天阁,江苏常州人。现代杰出画家、美术教育家。中国民主同盟盟员。 黄亚蒙(20世纪)为香港著名收藏家,八十年代初时,他来沪为上海名书画家摄影,与张大千、唐云、谢稚柳诸大家交谊颇深。 2.杨新题裱边。杨新(1940-2020)著名美术史家、书画鉴定家、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 “辄思归隐”——陈洪绶《静香书屋记》 《陶公行吟图》绘陶渊明,陶公眼眸低垂,神态平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杖头戴菊,策杖徐步缓缓而行。在自古以来文人的寄情体现中,陶渊明便是情思的载体,是高情远致的化身。陈洪绶也不例外,在其一生的绘画中,陶渊明可以说是最重要的入画题材之一。“人有进取不得意,辄思归隐”是他于三十七岁(1634)时写下的《静香书屋记》,此时陈洪绶在经历了朝廷时局和家事变故后,对于进取与归隐有了更深的思考,其后一生便以陶渊明为题材作画无数。是对隐士生活与精神的向往,亦是借以自喻。如美国檀香山美术学院藏陈洪绶《陶渊明故事图卷》、美国克利夫兰博物馆藏《陶渊明像》等。 “这是陈氏既炉火纯青又作品丰富的时期。”——翁万戈《陈洪绶的艺术》 陈洪绶艺术成就极高,尤其善画人物,开创了一个人物画的新时代。《陶公行吟图》画面简洁,以高古游丝所出,又富有提按。这是陈洪绶晚年人物的典型笔法,自中年方折较多的走线方式,逐渐变为圆滑细劲,又不失提按,线法更为老辣洒脱,盖晚年之作。这点在其落款“洪绶“二字亦可加以佐证:在早期”洪绶“二字的草体写法中,”绶“字的“糹“起笔多作弯钩状,自中期始,逐渐简化。“洪”字“共”的上半部也逐渐占比更大。(参考书目:翁万戈《陈洪绶的艺术》,上海书画出版社,2021年)。以单一人物为主体,略着墨或赋以淡色的绘画方式也是其晚年的主要画风。 正如张庚在《国朝画征录》所言:“ 力量气局, 超拔磊落, 在仇唐之上。盖三百年无此笔墨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