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0914 元 龙泉窑青釉梅瓶

龙泉窑青釉梅瓶
拍品信息
LOT号 0914 作品名称 元 龙泉窑青釉梅瓶
作者 -- 尺寸 高23.6cm 创作年代
估价 2,800,000-3,800,000 成交价 RMB 3,565,000
材质 形制


此瓶小口、短颈,宽圆肩,敛腹,修长腹身,最宽径略低垂,下腹斜收,至近底端微外侈。全器满施釉,釉色青翠,釉层凝润,可与翡翠媲美,尤为难得。近底处刮削一圈,足端并无釉,胎色灰白,与釉接触呈朱褐色。平底内挖为圈足,底釉色浅淡。此瓶既无精美繁复的雕饰,也无艳彩浓抹的图案,唯以其造型之秀美,釉色之纯净取胜,显示出迷人的艺术魅力。它的釉色为典型的梅子青色,其色泽和质地之美,代表了我国历史上青釉烧制的最高水准。
龙泉窑开创于晚唐时期,以烧造青瓷而闻名,但烧造规模不大,经过五代、北宋早期的不断发展,至北宋中期开始即已初具规模。南宋时,龙泉窑结合南北技艺,迅速走向成熟,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当时烧造的器物釉色纯正,粉青釉和梅子青釉,达到青瓷釉色之美的顶峰,进而大量进入皇宫,成为宫廷御用之物。元明时期的龙泉青瓷各有特点,元代光泽沉练,明代多浮光潋滟,然胎厚、釉厚、体型健硕是其共同的特征。龙泉瓷器难以辨别确切的年代,是这种大窑厂的一项特性,此件龙泉窑瓷釉层肥厚润泽,有淡雅如冰似玉的美感,应是南宋至元时期的作品。
梅瓶在宋代被称为「经瓶」。宋代皇帝设讲经制度,定期请大学士等熟悉四书五经的官员任讲官,设讲筵。每次讲经结束后,皇帝总要设宴款待执行讲官及参与这一活动的众官员。装酒的瓶子,就是这种「经瓶(梅瓶)」。经瓶(梅瓶)的形制在明清时期已逐步定型,成为官窑的固定品种。此件梅瓶为窄肩、瘦长的鸡腿式,并非后世「肩极宽博」之典型,应是明清之前,梅瓶瓶形尚在过渡变化之中的形态,由此,进一步印证了此瓶属于较早的南宋或元代时期。
遍寻海内外资料,与本品形制相似的窄肩式梅瓶较为少见:英国牛津大学阿什莫尔博物馆收藏的一件颈部更短的「宋龙泉窑青釉梅瓶」(参见《Sekai Toji Zenshu-12-song》,东京,1977年,页198),瓶形与本品相似,可作参考;另一件于1977年,在浙江省松阳县北宋遗址发掘的「北宋刻花梅瓶」,外形也与拍品相近(参见《龙泉窑青瓷》,页108,图69),亦可作为比较。其他的,如1960在龙泉发掘出来,在1993年香港冯平山博物馆《浙江青瓷》展作为第55号展品展出的一件梅瓶;从韩国新安郡沉船打捞的两件元代龙泉窑青瓷梅瓶(参见《新安海底文物》,首尔,1977年,页40-41),它们与拍品相比,瓶肩更宽、更为丰满,腰部以下线条收得更直。
日本社会是非常喜爱青瓷的,尤其是龙泉窑青瓷,在8件定为国宝的中国陶瓷中就有3件龙泉窑青瓷,史籍《仁和寺御室御物实录》中说「青瓷多盛天子御食,是大臣朝夕之器」。十三世纪之后,日本贵族阶层流行茶道、花道,以收集中华唐物为荣,龙泉青瓷花瓶作为茶席中不可或缺之物,备受追捧,梅瓶就是其中之一。此梅瓶即为日本著名的毛利氏家族旧藏。
毛利家是个有悠久历史的名门。毛利氏的祖上可追溯到镰仓幕府初建立时,出仕源赖朝,担任政所长官的大江广元。广元死后,四子毛利季光因战乱辗转流落到安芸藩国,毛利一族就在安芸繁衍生息了下来。在室町时代,毛利家族势力达到鼎盛,毛利辉元在「两川」叔父的尽心辅佐下,登上家督位,此时强大的毛利家控有安芸,出云,石见,周防,长门,伊予,备前,备中,备后等十几个藩国,国土面积居全国各大名之首,并逐渐积累更多的珍稀收藏。在关原之战后,领地减少,只剩下长门国及周防国两国,成立长州藩并维持到幕末。1868年,幕府时代结束,毛利家族在日本依然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现在的日本防府市,毛利家族的庭院依然被保留下来,并成为当地重要的旅游景点,庭院内建立的毛利博物馆收藏了这个家族的藏品,其中就包涵了大量的龙泉青瓷。

来源
日本毛利氏家族旧藏
纽约佳士得,2015年9月18日,编号2318

参阅:
Sekai Toji Zenshu-12-song,东京,1977年,页198
《龙泉窑青瓷》,艺术家出版社,1998年,页108,图69
《新安海底文物》,首尔,1977年,页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