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0919 青铜窃曲纹簋

青铜窃曲纹簋
拍品信息
LOT号 0919 作品名称 青铜窃曲纹簋
作者 -- 尺寸 直径19.5cm;宽31cm 创作年代 --
估价 1,200,000-1,800,000 成交价 RMB 2,070,000
材质 形制


青铜簋出现于商代中期,此时簋多为敞口,发展至西周器形变化较大,至晚期一般都有盖。拍品形制和纹饰极具西周晚期的典型特征,《西周青铜器分期断代研究》一书中记载:「西周晚期簋的主要特征是簋体的器口和盖缘均饰一周窃曲纹,盖面和器腹饰瓦纹;两耳有垂珥;圈足则饰垂鳞纹;圈足以下再加兽首三足,足跟呈方台状。这种端庄瑰丽的铜簋是西周晚期前段约厉王前后最典型的器型。」以上描述与拍品一致性高,此外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三件青铜簋与此器型相类,尺寸相仿,均为西周晚期之作,亦可据此推测拍品形制仿西周晚期之器所铸。
本品仿西周青铜簋习见形制而铸,盖隆起,顶部一圆形捉手,双夔龙首耳,双耳下垂方珥,弧腹,圈足。盖沿与肩部绘制窃曲纹一圈,腹部隆起,有瓦楞状起伏,圈足外围铸夔龙纹,全器简洁大方,古拙典雅。
清代段玉裁所著《说文解字》记载:「簋,黍稷方器也。周礼舍人注曰。方曰簠。圆曰簋。盛黍稷稻粱也。」其中阐述了簋最早的用途是盛放食物。它流行于商至春秋战国时期,为重要的礼器,宴享和祭祀时以偶数与列鼎配合使用。史书记载,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用七鼎六簋,卿大夫用五鼎四簋,士用三鼎二簋。诸多文献记载中均可见其相关记载,足见簋在商周时期的重要地位。

来源
张宗宪旧藏(传)
佳士得香港,2003年7月7日,Lot.615
佳士得香港,2010年5月31日,Lot.2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