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0933 18世纪 翠玉仙鹤观音

翠玉仙鹤观音
拍品信息
LOT号 0933 作品名称 18世纪 翠玉仙鹤观音
作者 -- 尺寸 高48cm 创作年代 18世纪
估价 3,800,000-5,800,000 成交价 RMB 4,370,000
材质 形制


此观音立像形制硕大,整体用料高大,实为难得,不禁引人啧啧。整器以整块上等翠料圆雕而成,翠色莹人,雕刻细致。观音发髻高耸,眉如弯月,双目微阖,神情安详宁静,身披天衣,轻柔飘逸,垂坠自然;一手持纨扇置于身前,身姿流畅自然,体态娴静秀丽,手足刻划细腻传神;身旁一仙鹤姿态亭亭,口衔如意仰首望向观音,整器娴雅宁静,观之怡然安详。观音作为艺术雕刻题材长盛不衰,将宗教文化与艺术完美结合,使得世俗信仰更为雅致。整体翠绿色中带有白色及紫罗兰色互相衬托,雕工精湛,为少见的精品。
翠玉器始自清早期,兴于乾隆年间,盛于清代晚期。其为借鸟羽之名,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关于此解释为:「翡,赤羽雀也。翠,青羽雀也。」《后汉书・班固传》注:「翡翠形如燕,赤而雄曰翡,青而雌曰翠。」此外关于其记载还可见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在《归田录》中言:「吾家有玉罂,梅圣俞以碧玉。宋真宗朝内臣邓保吉见而识之曰,此宝器也,谓之翡翠盏一只,所以识之,公偶以金环于罂腹磨之,金屑纷纷而落,始知翡翠之能屑金」。十八世纪末期,尚好的翡翠玉料从缅甸经云南作为地方贡品进入清宫内廷,根据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中的记载,翡翠因其美丽和稀有,在乾隆朝早期到清代晚期的短短百年间,就从鲜为人知的一般玉材一跃成为价值超过和阗美玉的「玉石之王」,故又称之为「皇家玉」、「帝王玉」,其地位凌驾于各种玉石之上。在清朝覆灭之前一直被宫廷垄断,民间不曾见有翡翠器皿,凡所见翡翠皆为上乘,工艺非凡之品。
观如今收藏于各处博物馆中的清代翡翠材质的宫廷摆件及玺印等,无不是制作极其精美的佳作,足见当时对翠玉材质的重视。拍场上大件且精美的翠玉像十分罕见,仅见2008年北京拍卖会以1800余万拍出的一件清代翡翠观音,于2016年以7475万人民币再度高价成交。由此可窥得清代翡翠雕件非同一般的价值。
参阅:
保利厦门,2017年6月25日,Lot. 922
北京匡时,2011年6月8日,Lot. 2422
北京翰海,2007年12月17日,Lot. 2062
北京匡时,2008年5月21日,Lot. 161
北京匡时,2016年12月6日,Lot. 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