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0936 17至18世纪 大威德金刚坛城

大威德金刚坛城
拍品信息
LOT号 0936 作品名称 17至18世纪 大威德金刚坛城
作者 -- 尺寸 高32cm;直径48cm 创作年代 17至18世纪
估价 1,500,000-1,800,000 成交价 RMB --
材质 形制


北京宫廷
黄铜鎏金
坛城为藏传佛教供养类法器,梵语称曼陀罗、曼荼罗,藏语称为「吉廓」,是藏传佛教用以象征宇宙结构的法器,是本尊佛及众生聚集的模型。根据修法不同,内部主尊不同,人们以坛城表示不同的佛世界,以供观想。坛城起源于古印度的密宗修法活动,当时人们为了抵御「魔众」入侵,在修密法的场地筑起圆形或方形的土坛,邀请诸佛亲临坛上,并在坛上绘出他们的图像,由此构成了后世坛城的基本框架。是用立体的或平面的方圆几何图形,绘塑以神像法器,表现诸神的坛场、宫殿,比喻佛教世界的结构,是修习藏密的重要供器。
在重要的藏传佛教寺院和宫殿也可以看到大小不一但都设计精巧、华丽壮观的坛城,像在拉萨的布达拉宫红宫的立体金刚坛城殿(鲁朗康)就供奉著几座巨大的立体坛城,同时在北京的雍和宫和台北的故宫博物院也可以看到几尊规模稍小的坛城,其实供奉坛城的意义,是用世间最珍贵的宝物承满三千世界奉献给佛、法、僧三宝。
此件坛城,圆底盘,方供台,台上有大威德宫殿,供台有四侧面,每面各有一门,通往门的台阶上皆有十字交杵,以摩羯首装饰。主尊居于供台正中,供台内以掐丝珐琅技艺装饰也是此坛城的特色之一,平视供台表面,建筑宫殿旁细小莲瓣规整排列,环绕一周,其外层为紧密排列的金刚杵,再外层为江海图纹,装点幡幢、八吉祥等物,整体采用镀金,锤鍱、錾花,掐丝珐琅等多种工艺,精绝华美,非民间之作可比,它代表皇家佛堂供器的豪华特色。故宫博物院所藏一件铜胎掐丝珐琅大威德怖畏金刚坛城可资比较。
参阅:
《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金属胎珐琅器》第146页,图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