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千秋纵横,翰墨流芳——中国近代书法之美

发布时间:2020-01-16 新闻

640.webp.jpg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文化不断积累、沉淀,汇集了所有炎黄子孙的经验和智慧,绽放出人类文明史上无与伦比的美丽。在这其中,中国书法以其独特的特点,成为世界最美的艺术之一。梁启超认为:中国写字有特别的工具,就成为特别的艺术。中国书法的美是线的美、力的美、光的美和表现个性的美。他说:“美术一种要素是发挥个性,而发挥个性,最真确的莫如写字。如果说能够表现个性就是最高的美术,那么各种美术,以写字为最高。”

 

中国书法的美是线的美、力的美、光的美以及表现个性的美。中国书法之美,源于中国汉字之美。汉字和书法,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汉字因书法而有无限生动的形式之美,书法因汉字而有无比丰富的内涵之美。而书法和汉字之美,又都根源于自然之美。从距今3000多年的甲骨文到如今为我们打印方便而普遍使用的宋体字,汉字经过了数千年的演变逐渐变化,这期间中国书法艺术也随之进步升华着。根植于这片“特别的东方”的哲学的文学美学沃土的书法艺术乃是中国特有的艺术品种。在中国传统文化上,它是璀璨夺目又至为重要的一环。毕加索也曾说过:“倘若我是一个中国人,那么我将不是一个画家,而是一个书法家,我要用我的书法来写我的画。”这位现代艺术大师对中国书法艺术的憧憬与向往是坦诚的。

 

近代,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社会转型期。社会的革命,必然影响到文化艺术的变迁,作为其中之一的书法艺术也不例外。辛亥革命之后直至21世纪初的书坛,由于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诸多变化,书法艺术的发展呈现出更加艰难、同时又愈加多姿多彩的局面。

 

这一时期的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情境的产物,同样经历了承继传统、开启现代的重要转型期,是一个群星璀璨的时代,是中国书法史上的大时代。

 

近年来书法的市场价值越来越得到收藏家的重视,保利拍卖近现代书画部自成立伊始就努力开拓书法领域,书法板块在每场拍卖会均占到三分之一的比重。近现代书法拍卖注重专业角度深耕细作,并坚持从书法史和文化史的角度,系统梳理和发掘中国书法的价值脉络,曾陆续推出了“二仪有像”、“斯文”、“纵横”、“翰墨千秋”等书法主题专场,引发业界和社会对书法的关注。 

 

中国书法是中国美学的灵魂,表现出中国艺术最潇洒、最灵动的自由精神,展示出历代书家空灵的艺术趣味和精神人格价值。正是书法艺术这一独特的魅力,使之在众多东方艺术门类之中,成为最集中最精妙的体现了东方人精神追求的东方艺术。

 

640.webp (1).jpg

沙孟海  行书「翰墨千秋」

镜心  水墨纸本  137×48cm

 

640.webp (2).jpg

李可染  行书「澄怀观道」

镜心  水墨纸本  1986年作  68×38cm 

 640.webp (3).jpg 

溥儒  草书「福」

镜心  水墨笺纸  24×24cm

 

“匾”字,古作“扁”字,《说文解字》对“匾”作了如下解释:“扁,署也,从户册。户册者,署门户之文也。”也就是说,匾为悬挂于门屏上作装饰之用,表达人们义理、情感之类的文学艺术形式。

 

古有“无处不匾,无室不匾”之盛况

匾额之于文人

当与座右铭无異

或表达意象

或至抒胸臆

或自谦或自嘲

 

匾文又大多凝聚文人要义,浓缩圣贤学养精髓,承载书写者的信仰、名节与担当。匾不仅融入了中国的辞赋诗文、书法篆刻等艺术,同时也象征着拥有者的文化身份。

 

文人匾萌发于宋。文人士大夫治理下的宋王朝,将文艺看作为文化修养和风雅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人匾虽未有直接的文献记载,但从宋代诗词中早可窥见匾已是文人士大夫生活品评的重要内容,如宋代诗人韩淲的《草堂》就有“春云霭空风过耳,为作匾名识其美”的佳句,而在此之前是不多见的。

 

文人匾兴盛于明清。明太祖朱元璋尚书,尤尚大字书法,匾署之事,可想而知。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朝野上下竞相悬匾,以示雅好。明成祖朱棣承太祖典制,并将其作为选人用人的重要参考。此举提升了书法的地位,媲美四书五经,成为学子们入仕的敲门砖,其影响深远。在此背景下,题匾成为时尚,蔚然成风,文人匾大为兴盛。特别是清中期以来,文人匾成为文人士大夫以文会友的重要方式,往往“片纸只字”,承载着一段文人轶事,有其重要的历史价值。

 

文人匾以独特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凸显了它的收藏价值,故长期以来受到文人雅士的珍爱。

 

640.webp (4).jpg

启功  行书「财运亨通」

镜心  水墨纸本  1994年作  33×115cm

 

640.webp (5).jpg

赵之谦  楷书「芸隐居」

横幅  水墨纸本  1871年作  27×119cm

 

640.webp (54).jpg

弘一  但观诸法空无我

镜心  水墨纸本  17×87.5cm

 

640.webp (6).jpg

齐白石  篆书「怡怡草堂」

镜心  水墨纸本  30×119cm

 

640.webp (7).jpg

张大千  行书「心正堂」额

镜心  水墨笺本  1971年作  60×130cm

 

640.webp (8).jpg

640.webp (9).jpg

黄宾虹  篆书「闻妙香斋」

镜心  水墨纸本  1936年作  25×90cm

 

640.webp (10).jpg

孙文  行书「博爱」

镜心  水墨纸本  30×62cm

 

640.webp (11).jpg

溥儒  凤舞「竹丝飞白书」

镜心  水墨纸本  36×70cm

 

 640.webp (12).jpg

李可染  行书「九藤书屋」

镜心  水墨纸本  33×118cm

 

汉字因书法而有无限生动的形式之美,书法因汉字而有无比丰富的内涵之美。而书法和汉字之美,又都根源于自然之美。且看孙过庭之滔滔宏论:“观夫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姿,鸾舞蛇惊之态,绝岸颓峰之势,临危据槁之形。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

 

 640.webp (13).jpg

弘一  小瓶闲插一枝梅

镜心  水墨纸本  98×15cm

 

 640.webp (14).jpg

齐白石  行书「小楼残月雪无声」

镜心  水墨纸本  73×30cm

 

 640.webp (15).jpg

赵朴初  行书「花季」

镜心  水墨纸本  35×8cm

 

 640.webp (16).jpg

康生 篆书「百花齐放」

镜心 水墨纸本  14.5×17.5cm

 

 640.webp (17).jpg

弘一  行书《华严经》集句

镜心  水墨纸本  58×28cm

 

在以文为业、以砚为田的读书生涯中,中国传统宅院里的书斋是文人除祖祠外最特殊的精神场所。

 

若书斋是文人的精神屋宇,那楹联便是屋宇之窗。文人以联冶情、以联抒怀、以联托志,在他们的生活里处处都有对联的影子。

 

其内容或抒发情感、或笑谈人生、或针砭时事、或表达雅兴,从中多少可窥得书斋主人的志趣和嗜好。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是东坡先生的志气。

 

“一窗佳景王维画,四壁青山杜甫诗。”是孙星衍的文心。

 

“草草杯盘供语笑,昏昏灯火话平生。”是丰子恺的生活情趣。

 

 640.webp (18).jpg

赵之谦  行书七言联

立轴 水墨纸本  130×30.5cm×2

 

640.webp (19).jpg

吴昌硕  多体书七言联

立轴 水墨纸本  144×19.5cm×2

 

 640.webp (20).jpg

吴昌硕  集石鼓文五言联

立轴  水墨纸本  1925年作  158.5×42cm×2

 

 640.webp (21).jpg

吴昌硕  行书七言联

立轴  水墨纸本  1922年作  152×36cm×2

 

640.webp (22).jpg

640.webp (23).jpg

弘一  楷书四言联

立轴  水墨纸本  1917年作  139×37cm×2

 

640.webp (24).jpg 

弘一  行书《华严经》集句五言联 

镜心  水墨纸本  68×16.5cm×2

 

 640.webp (25).jpg

齐白石  篆书五言联

镜心  水墨纸本  135×33.5cm×2

 

 640.webp (26).jpg

张大千  行书九言联

立轴  水墨笺本  1947年作  169×23cm×2

 

 640.webp (27).jpg

徐悲鸿  行书四言联

立轴  水墨纸本  1936年作  129×33cm×2

 

 640.webp (28).jpg

徐悲鸿  行书四言联

立轴  水墨纸本  130×34cm×2

 

 640.webp (29).jpg

吴湖帆  隶书七言联

立轴  水墨洒金笺本  104×22cm×2

 

 640.webp (30).jpg

沈尹默  楷书集宋词二十五言联

立轴  水墨纸本  1944年作  157×14cm×2

 

 640.webp (31).jpg

王福厂  篆书十一言联

立轴  水墨纸本  1950年作  133×21cm×2

 

640.webp (32).jpg

吴湖帆 行书诗十二言联

立轴 水墨纸本  115×21cm×2

 

 640.webp (33).jpg

蔡元培  行书五言联

立轴  水墨纸本  1929年作  107.5×20.5cm×2

 

 640.webp (34).jpg

赵朴初  行书七言联

立轴  水墨纸本  1980年作  133×32cm×2

 

 640.webp (35).jpg

李可染  行书四言联

镜心  水墨纸本  1987年作  96×26cm×2

 

 640.webp (36).jpg

康有为  行书十六言龙门对

对联  水墨纸本  353×65cm×2

 

 640.webp (37).jpg

郑孝胥  行书八言联

立轴  水墨纸本  1925年作  240×56.5cm×2

 

640.webp (38).jpg

沙孟海  草书五言联

镜心  水墨纸本  1990年作  246×63cm×2

 

 640.webp (39).jpg

何绍基  行书节录《东坡尺牍》四屏

立轴  水墨纸本  134×38cm×4


640.webp (40).jpg

640.webp (41).jpg

启功  行草书临帖四屏

立轴  水墨纸本  127×32cm×4

 

 640.webp (42).jpg

吴昌硕  书法

册页(十开)  水墨纸本   48×38cm×10

 

打开中国书法史,我们可以发现,作为其主体的书法艺术,那些经典的作品,多是长卷的形式。其实,手卷不仅仅是书家挥洒的场所,还是文人笔墨聚会的地方。手卷的引首,似乎是聚会的开场白,它可由书家自己题字,也可由文坛领袖或书画界的盟主来题。拖尾则任文人们各施才情,拖尾的题跋往往要延续好几代,甚至几十代,各人用诗文来道出和书家的关系,道出对书作的体会,道出那书法流传的过程。这不仅仅是看后的余兴,而是对作品的再认识和书作经历的沧桑情趣,有的还是书法史很有价值的文献资料。

 

 640.webp (43).jpg

弘一  出世入世箴言行书

手卷  水墨纸本  1942年作  27×604cm

 

 640.webp (44).jpg

黄宾虹  行书纪游旧作

镜心  水墨纸本  1951年作  32.5×130cm

 

640.webp (55).jpg 

黄宾虹  行书蜀游诗卷

手卷  水墨纸本  30×117cm

 

 640.webp (45).jpg

潘天寿  草书《无谓斋屑谈》

镜心  水墨纸本  1943年作  24×145cm

 

 640.webp (46).jpg

潘天寿  行书三首诗

手卷  水墨纸本   17×140cm

 

 640.webp (47).jpg

沈尹默  行书跋褚登善《大字阴符经》

1948年作  28×270cm

 

 640.webp (48).jpg

沈从文  草书《唐人杂诗》

镜心  水墨纸本  1975年作  34×105cm

 

 640.webp (49).jpg

高二适  送孟东野序

手卷  水墨纸本

28×593cm;题28×265cm

 640.webp (50).jpg

 640.webp (51).jpg

溥儒  菜单

镜心  水墨纸本  28×57.6cm

 640.webp (52).jpg

溥儒  书单

 640.webp (53).jpg

弘一  致郦承铨信札一通一页附信封

27×17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