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北京保利拍卖丨花影罩幽窗—— “破尘”雍正御窑回望,秋拍再续

发布时间:2023-07-19 新闻

“破尘——雍正御窑专场”为古董珍玩部继十面观止、瑰映如茵、禹贡后又一重要特色夜场,彰显雍正皇帝之品味卓绝,尤可荡漾于其悠然心境之中。是次北京保利2023春拍,破尘专场共计十六件拍品,总成交41,998,000元,成交率达93.75%。其中以清雍正 粉彩牡丹蜜蜂纹茶圆成对领衔,7,360,000元瞩目成交;其余单色釉御窑亦取得不俗成绩:清雍正 仿官釉双如意耳大方壶,7,130,000元成交;清雍正 窑变釉铺首尊,3,565,000元成交。

在“内廷恭造”美学思想指导下,延续仅有十三年的雍正朝却为后世创造了丰富珍贵的宫廷艺术品,雍正皇帝于万机之暇,常命内务府造办处依其旨意制作各类玩物,所制素以精巧淡雅、清新脱俗著称,将“内廷恭造”这一理念以诸艺百工的各种形式具象化。春拍落幕,秋拍敬启,我们将继续推出这一着力于体现雍正皇帝“内廷恭造”理念的专场拍卖,荟集雍正御窑陶瓷、料器、珐琅等赏玩陈设佳作,诚邀海内外藏家献件支持。



Lot 5508

清雍正 粉彩牡丹蜜蜂纹茶圆成对


「大清雍正年制」款
D:10.2cm
备注:
1.纽约佳士得,1993年6月3日,编号294
2.重要私人收藏
成交价:RMB 7,360,000
本品直口,弧腹,圈足,形制周正,敦雅清新,为宫廷御用茶器。碗内外罩施白釉,釉质光润洁净;外壁以粉彩为饰,绘两丛牡丹盛开,一朵以矾红附黄彩点染花蕊,另一朵以粉白彩加以墨彩勾边轮廓描绘,花朵饱满,花瓣丰丽,层叠开敷,枝蔓伸展,叶片繁茂,几朵盛放葵花点缀其间,两只蜜蜂翻飞对舞,蜜蜂以黄彩填就,蜂翅则以矾红绘,正是蜜官金翼使。整器布局疏密有致,描绘精致细腻,敷彩浓淡有致,层次清晰,富有立体效果,堪为雍正时期粉彩器之佳品。成对传世,更为难得。底亦施白釉,正中双圈内落“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
雍正朝的御用瓷器,均为“大内出样”,粉彩器的纹饰大多可以在当时最富盛名的宫廷画家的作品中找到相似的构图和笔法。本器纹样之粉本源自于宫廷画师之作,蒋廷锡为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进士,雍正年间曾任礼部侍郎、户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太子太傅等职,是清朝重要的宫廷画家之一。蒋廷锡尤其擅长花鸟画。因其深厚的文学、史学修养,他的作品用笔细而不纤,用色艳而不俗,独具一种雍荣华丽的富贵气。可见蒋廷锡的《临钱选群芳献瑞图》,画花鸟间以蜂蝶戏于其间。读其题识,知为临以留存后宫者,当是应帝命而作,故工丽如此。本次拍卖粉彩盘上的牡丹与蜜蜂,与此画上的风格和画法不可谓不一致。



Lot 5512
清雍正 仿官釉双如意耳大方壶

「大清雍正年制」款
H:52.6 cm
备注:
1.日本藏家旧藏
2.香港苏富比,2008年4月11日,编号2985
3.北京保利,2015年12月8日,编号7374
出版:
《保利拍卖十五周年精品集·古董珍玩卷(上)》,保利艺术研究院,文物出版社,245页,编号259
成交价:RMB 7,130,000

本品造型源自商周青铜器化裁而来。造型规整沉稳,呈四方之形,唇口微微外侈,束颈,丰肩敛腹,下出圈足,肩部随形对置如意绶带双耳,融入清宫的精巧元素和吉祥寓意,品格超群。通体满挂仿哥釉,质地肥腴,釉面光润,金丝铁线开片自然分布,圈足底端施酱釉,以摹「铁足」之效,与宋器一脉相承。足内青花「大清雍正年制」六字篆书款,古意盎然。此壶融古铜器造型之端庄与宋瓷釉色之幽雅于一身,展现了雍正时期宫廷仿古艺术的独特魅力。

青铜器历来为鉴古、仿古之大宗,模仿其造型烧制瓷器在宋代已相当流行,不少名品即属此类,如南宋官窑尊、簋、龙泉窑鬲式炉等。至明清两代,此类仿古器的礼制意味进一步淡化,渐渐成为日常陈设、赏玩之物。本器即为雍正时期仿古佳例,造型取裁自青铜器之方壶,古朴凝重。乾隆时期编纂的《西清古鉴》见载「周丙辰方壶」,两侧虽饰铺首衔环耳,且重心较本器偏下,然上设唇口,下承外撇底足,造型颇为相近,且书中载该方壶「高一尺五寸一分」,约合48厘米,与本器亦近似。雍正时期,此方壶是否已雅蓄宫中,并作为瓷器灵感来源待考,但本器造型深得青铜器之雅韵,可见一斑。前述「周丙辰方壶」刻有铭文,《西清古鉴》载其铭文虽漫漶不可读,但「曰侯,曰王后,亦重器矣」,即不论铭文为何,皆为重器,可见此类器地位之高。本器如意耳别具匠心,刚柔并济,肩部更为挺阔,蕴古而弥新,殊为珍异;且体量颇大,气势非凡,深得青铜器宗庙之静穆崇肃,彰显王朝盛世之气象。





Lot 5509

清雍正 洋彩鸡缸杯成对


「大清雍正年制」款

D:9.2 cm

备注:

1.香港苏富比,2003年4月27日,编号187

2.埃斯肯纳齐,伦敦

出版:

《玫茵堂中国陶瓷》,康蕊君,伦敦,1994-2010年,卷4,编号1758、1759

成交价:RMB 4,025,000

杯为一对,敞口,斜直壁,矮圈足。器心微凸,内外皆素白釉。杯外以粉彩绘子母鸡图。其中一杯画公鸡伫立张喙,其色斑斓鲜明,旁有一母率三雏,觅食于野地,幼鸡啄虫,牝鸡羽翅棕褐,回首凝视公鸡,背面另缀小虫。另外一杯,主题相近,其中公鸡为幼雏捕获小虫,母鸡羽翼雪白,伴随在侧。此对杯彩施色精绝,鸡羽之处等笔触细微,类有画珐琅之感,颇为传神。底落“大清雍正年制”青花三行六字楷书款。

成化鸡缸杯乃后世相继趋之若鹜的「古物」,迩后各朝为亲炙神器丰采而争相仿造,令此物经年以来稳守藏瓷之冠。这波潮流风行百载,早于名杯成器肇始之时已蔚然成风。明末清初程哲所撰《蓉槎蠡说》罗列各朝重器,惟成化鸡缸杯的价格、魅力双绝,世无与匹。程氏写道万历皇帝(1573-1620)尤好此器,「神宗时尚食,御前成杯一双已值钱十万。」康熙时期成化斗彩鸡缸杯便极受重视,时人程哲所著《蓉槎蠡说》、刘廷几《在园杂记》、孙承泽《砚山斋杂记》、高士其《高江村集》等笔记内皆有记述,其中高士其更作“成窑鸡缸歌”赞咏。康熙时期仿烧品,可参考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乾隆皇帝在其御题《咏鸡缸杯》一诗中也赞叹,“朱明去此弗甚遥,宣成雅具时犹见。寒芒秀采总称珍,就中鸡缸最为冠”,认为成窑鸡缸杯乃无比珍贵之名品。在此社会风气影响下,清代御窑厂也多有仿烧,乾隆朝仿成化鸡缸杯为创新款式,画面为童子戏鸡;与之相较,雍正朝的鸡缸杯在画面和款识上都更为忠实于成化原型,深得成化鸡缸杯之精髓。



Lot 5513
清雍正 窑变釉铺首耳尊

「雍正年制」款

H:26 cm

备注:

1.香港佳士得,2006年5月30日,编号1366

2.瑞士玫茵堂旧藏

3.北京保利,2017年6月6日,编号5034

成交价:RMB 3,565,000
本品撇口,束颈,颈以下渐扩,垂腹,下承圈足。近口沿处及肩腹部饰双弦纹两组,肩两侧对饰铺首衔环,兽面的口中衔一环,称「铺首衔环」,由青铜器肩部装饰的衔耳环兽首演化而来,通体满施窑变釉,釉色斑斓绝美,密布开片,色泽中紫红色较重,参杂天蓝、月白两色流淌交融,有「云乱水光浮紫翠」的诗意之美。底部施酱色釉,釉色斑驳,深浅不一,中央釉下刻「雍正年制」四字阴文篆书款识。



Lot 5515

清雍正 青花龙凤呈祥罐


「大清雍正年制」款
H:23.3 cm
备注:
1.亚洲重要私人收藏
2.北京保利,2015年12月8日,编号7421
成交价:RMB 3,450,000

此件罐直口,溜肩,弧腹,圈足,外壁以青花描绘龙凤呈祥纹饰,龙凤图案是封建皇权的象征,同时在瓷器中亦是重要的装饰纹样。龙凤,一为众兽之君,一为百鸟之王;飞龙变化飞腾而灵异,舞凤高雅美善而祥瑞;两者相向,便有“龙凤呈祥”之寓。底部近足处绘制海浪纹一周,龙凤之间辅以壬字云纹装饰。从龙纹描绘方式,至云纹的画风推断,此件罐的装饰风格应为仿制明代瓷器为之,亦有雍正仿古之气息。该器白釉中微闪青色,青花用料平稳,呈色鲜艳明快。所绘龙凤神采昂扬,须发飘摆。应龙,广额方口,全身弓盘,背部生有蝠翼,卷花尾;花凤,细眼尖喙,长尾华羽,点染清晰悦目,尽显雍正御窑气质,殊为难得。底部亦施以白釉,并落青花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龙凤神形俱佳,栩栩如生,相顾之际,更以妙笔传示出浓浓的殷切之情。所用青花并未追求雍乾时期常见的追慕永宣苏青晕散及结晶斑的效果,而是借鉴了国画的笔墨意韵,线条粗细并用,青料浓淡兼施,苍翠欲滴。整体纹饰层次分明,运笔流畅,布局疏朗有致,制作工艺极其精湛考究。妍丽清雅的青蓝彩,莹润皙白的胎釉,相益彰显,展现出雍正上品御瓷的非凡品质。

穿云龙纹可见于明永乐时期,此时龙纹较大,至正德朝,龙纹略小,壬字云纹则更为密致。本品之龙凤纹则在明清两朝均不多见。综上所述,本品为一件新创器型,搭配罕见装饰纹样,应为传世孤品。



Lot 5505
清雍正 茶叶末釉蒜头铺首尊

「雍正年制」款
H:20.5 cm
备注:
孙中山旧友黄民三博士(1896-1986)旧藏
成交价:RMB 3,162,500
本品仿青铜尊造型。口沿极罕呈蒜头造型,细颈,宽丰肩;肩部两侧有铺首一对,弧腹及底内收,下承圈足。足端露胎。通体施茶叶末釉,釉色苍穆古雅,清怡厚润,颇具宋意。底部中央以阴刻书“雍正年制”四字双行篆书款。

铺首是古建筑门上的衔环兽面,兽面的口中衔一环,称“铺首衔环”。它由青铜器肩部装饰的衔耳环兽首演化而来。汉代铺首表现虎、螭、龟、蛇面部形象,明、清铺首表现“椒图”兽面。椒图者,传说中龙的第九个儿子,性好闭口,所以人们就将它的头部形象放在门上。清雍正和乾隆御窑的仿古器上饰铺首衔环,亦古风荡荡。

茶叶末釉是在督陶官唐英的督理下,于雍正时期仿制成功,时人视之为「秘釉」。唐英在《陶成纪事碑》记载:「一仿油绿釉,系内发‘窑变’旧器,色如碧玉,光彩中斑驳古雅」,即指该类釉色。此器茶叶末釉发色纯正,釉质润泽平净,色泽沈稳静穆,似茶叶细末遍洒其中,富有天然韵致,尤显大气雅致、风韵隽永,堪为陈设佳器。

摹制青铜古器最早见于康熙,雍正继之,乾隆则大盛,无论纯粹摹古还是改进性摹古,均独步有清一代,唯一不同之处,康雍之世摹古多为赏玩,乾隆时期则祭祀礼器与陈设赏玩并重,尤其乾隆十六年之后,内府厘定礼制,考订《皇朝礼器图》,瓷质摹古器皿更注重礼仪实用性。



Lot 5503

清雍正 胭脂红釉内暗花龙纹茶圆


「雍正年制」款
D:9.7 cm,H:4.6 cm
备注:
伦敦古董商John Sparks Co.Ltd旧藏
成交价:RMB 2,760,000
本品口微外撇,弧腹下收,下承圈足,胎薄体轻,露胎处可见胎体细腻洁白,修足规整,为雍正典型之“泥鳅背”,外壁施胭脂红釉,施釉裹足,釉色柔美,真所谓“紫晶逊其鲜妍,玫瑰无其娇丽”是矣。内壁及外底施白釉,内壁锥暗花双龙纹一周。外底心青花双方栏内书“雍正年制”四字双行楷书款。

胭脂红釉料以金为呈色剂,由欧洲传入中国,清宫档案内皆称其为“西洋红”,又由于这种红釉颇如女子化妆用的胭脂之色,故又名“胭脂红”。雍正十三年(1735年)督陶官唐英所撰《陶成纪事》中记载当时岁例贡御的五十七种釉、彩瓷器中即有“西洋红色器皿”。胭脂红釉创烧于康熙末年,雍正、乾隆,乃至晚清各朝均有烧造,但其中尤以雍正作品质量最精。从传世品看,雍正朝胭脂红釉瓷器造型有瓶、罐、盘、碗、杯等,均胎体轻薄,玲珑隽秀,多数为内白釉,外胭脂红釉,其中有些如本品锥拱纹饰,或描绘粉彩花果,档次又高于其他同类作品。



Lot 5506

清雍正 斗彩莲托梵文小酒盅


「大清雍正年制」款

D:6.2 cm,H:4.5 cm

备注:

日本重要私人茶道家族旧藏

成交价:RMB 1,955,000

本品呈摇铃形,敞口微侈,口下渐敛,深腹,小圈足。整器造型小巧精致,线条柔韧,直中隐曲,给人以清雅隽秀的风韵。杯外壁通体满绘缠枝莲纹,杯中间以六朵莲花头托六字梵文,近足处装饰如意云头。底心内书青花楷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方框款识。

缠枝莲和梵文都属于佛教符号,屡见于成化时期瓷器纹饰,与成化帝信奉佛教密不可分。史载成化帝曾在宫中大兴法会,番僧被封为法天、西天佛子、灌顶国师者达七百余人,他们经常出入宫廷,服食器用比拟王侯,故其时官窑多有梵文小杯的制作。此后正德帝重伊斯兰教,嘉靖帝又宗奉道教,该种莲花及梵文装饰的器物,或因此而式微。至清雍正时期,雍正帝对佛教虔信甚深,他自小熟读经典,在王府和宫中先后多次举行法会,修炼禅定和藏传佛教密法,自比“释主”,雍正十二年更是将潜邸改建为雍和宫,“舍家为寺”。因佛事频繁,雍正年间制作了大量的佛教器物,各种仿成窑佛教用瓷即为大宗,除供于内廷外,也作备赏达赖喇嘛和蒙古王之用,皆记载于《清宫造办处活计清档》中。



Lot 5511

清雍正 斗彩五色祥云绿彩龙纹天球瓶


H:50.3 cm

备注:

1.重要私人收藏

2.北京保利,2008年5月30日,编号2133

成交价:RMB 1,955,000

此瓶直口,长颈,鼓腹,下腹斜收。通体施釉通透润泽,釉面平滑,釉色白中微微闪青。外壁以斗彩绘云龙纹,青花勾线细致,龙纹以绿彩为主,造型仿明代永宣风格,但细节上的处理又显出雍正朝做工精细的特点,釉上彩以绿彩覆盖龙体,清新素雅。

此见瓶之云纹的描绘极有特色,以青花细线勾勒轮廓,再填以各色彩料,红、黄、绿色彩缤纷,形态飘逸,将雍正官窑灵秀精美的特点完满展示出来,此为雍正时期典型“五色祥云纹”风格。这种连绵不绝的云纹见于数件雍正御窑斗彩器之上。人们将雍正斗彩作为继成化斗彩的又一高峰,由此观之,可知所言不虚。



Lot 5504

清雍正 粉青釉仿紫漆四足束腰带托泥倭角花盆


「大清雍正年制」款

H:19.5 cm

备注:重要私人收藏

成交价:RMB 1,725,000

此花盆主体呈四方形,倭角,斜腹下收至底足,简洁大方。外施粉青釉,釉质莹润,施釉均匀,色调淡雅。折沿处釉层较薄,透出雪白胎骨。此作品最为出神入化的是,花盆与外部的瓷座实为一体烧成,瓷座施酱黑釉,为以瓷效仿漆制底座之感,让观者产为错觉,让外观看来像是花盆套入底座之内。主体花盆其中一面口沿书青花「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单行篆书款。

本品器形方正,边缘又具倭角,应属于雍正帝御用的上品花器,专门供插花陈设之用,插花之时,需另加金属多孔内胆(实则并非直接栽花之用),即可成为书案上的花器,一如同时期「缂丝博古书幌」所示,内插灵芝瑞物与四时花卉,与香炉、画轴、书籍、书镇等文房同列,展现书斋之文气与风雅,以助胤禛之雅兴(见《瓶盆风华——明清花器特展》图版Ⅱ–19,页169,台北故宫博物院,2014)。若不插花之时,亦可作为内廷陈设,其静穆之釉色,令人观之抚之皆宜,不禁赞其釉色、造型之佳妙。本品古雅隽美,色古而宝光内蕴,质朴而莹润凝厚,魅力非凡,体现了雍正一朝御瓷工艺绝古烁今的艺术成就,当为旷世奇珍。其器身与底座上下一体天成,匠心独运,无不彰显出榷陶使者唐英高超的制瓷技艺,对于诸式色釉运用得心应手,同时更是君臣二人心心相通,彼此审美取向高度融合之范例。








网络拍卖竞投指南


云征集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