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2646 徐悲鸿 1930年作 牧牛图 立轴

牧牛图
拍品信息
LOT号 2646 作品名称 徐悲鸿 1930年作 牧牛图 立轴
作者 徐悲鸿 尺寸 85×52cm 创作年代 1930年作
估价 3,000,000-4,000,000 成交价 RMB 5,635,000
材质 设色纸本 形制 立轴

【题识】庚午晚秋,悲鸿。季惺女士、铭德老友嘉礼,悲鸿持贺。
【印文】悲鸿、聊以自娱、困而知之
【展览】
1.「融古开今—京津绘画对话展」,天津美术馆,2014年4月19日-24日。
2.「融古开今—京津绘画对话展」,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2014年5月25日-30日。
【说明】
1.本作品原为北京市文物公司旧藏。
2.上款人「季惺」为邓季惺。为经济学泰斗吴敬琏先生之母邓友兰,与其夫陈铭德先生同为《新民报》,重要报人。

徐悲鸿擅长描绘动物,然画牛较少。他用西方的写实技法来造型,牛颈、牛腹和牛背部骨节等处,皆能看出西方写实技法中的解剖学和透视学,因此牛身的整个形体都十分准确。同时,徐悲鸿用传统国画的笔墨使此画生动传神,因此即使是素描的线条也有中国画的韵味,徐悲鸿的线条与众不同,不仅交代所绘对象的形体结构,还可作为纯粹的形式因素来单独欣赏。因此,我们既能观察到西方写实绘画所追求的体量感、质感和结构美,又能欣赏到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线条美和笔墨美。这是他国学修养深厚,又在法国学习写实技法后,二者缺一不可的结果,他将素描和油画技法应用于中国画的笔墨趣味中,这种神兼中西实在是众人不可学的高超本领。
此帧《牧牛图》作于1930年,本年夏天,徐悲鸿利用暑假之便去南昌,发现木雕艺人范振华,追踪采访,又着文赞扬,对其木雕人物和水牛像赞不绝口。本年十月,又于《中央大学半月刊》发表《牧童与牛》题:「岁云暮,日将夕,童无聊,盹牛侧。」其在1936年的一件牛中写道:山川舍其诸,人群何残酷,往事尽成空,心灵契冥寞。画面中一头水牛犊,眼巴巴望着远方,怀念旧人。画面中的放牧少年,一脸忧愁,正是徐悲鸿本人忧国忧民的写照,也是一心报国的教育家之愁容。他笔下的牛象征着坚毅、勤勉,正如他的马、狮子代表雄强一样,当时孱弱的祖国需要阳刚、奔腾、坚毅、雄强的精神!画中之牛有一种待发之势,其腿部又像极了马腿,「牛身马腿」是徐悲鸿的独特造型,是他渴望将坚毅与雄强两种力量结合的表现,是一代真正的教育家对祖国变富强的深切期盼,是一份沉重的历史使命和崇高的图强精神!
此幅《牧牛图》题款是「悲鸿持贺,铭德老友,季惺女士嘉礼。」陈铭德、邓季惺夫妇是与徐悲鸿同时代的进步人士,积极争取民主。陈铭德是《新民报》创办人之一,兼报纸主持人。夫妇二人广结名仕学者,郭沫若、朱自清、田汉、巴金、老舍、徐悲鸿等经常为报纸撰稿,使报纸发行量骤增。邓季惺即邓友兰,是经济学泰斗吴敬琏之母,她不仅是一代出色的报人,而且是一位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经营,发行、广告、印刷一手抓,《新民报》蒸蒸日上,迅速扩展到全国,成为当时影响力最大的报纸。同时,也是中国报业史上影响力最大的民营性报纸之一。1950年,毛主席任命邓季惺为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后其被任命为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徐悲鸿先生为此伉俪贻此佳作,这不仅说明了三位老友的亲密无间,更说明了爱国人士对于社会进步的热情和对彼此间的惺惺相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