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2661 李可染 1987年作 山林之歌 镜心

山林之歌
拍品信息
LOT号 2661 作品名称 李可染 1987年作 山林之歌 镜心
作者 李可染 尺寸 67×46cm 创作年代 1987年作
估价 15,000,000-18,000,000 成交价 RMB 20,700,000
材质 设色纸本 形制 镜心
【已知著录】
1.《李可染中国画集》,图54,大业公司出版,1990年。
2.《中国书画选英》,第11页,美国东方画廊,1990年。
3.《李可染中国现代山水画》,第45页,天津杨柳青画社,2001年。
4.《李可染画集》,第388-389页,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3年。
5.《所要者魂》,第317页,上海书画出版社,2012年。
6.《可染画刊》,2013年8月试刊号,第16页,李可染画院,2013年。
7.《李可染作品集:中国画新语言的探索者》,图8,李可染画院,2014年。
【题识】山林之歌,一九八七年岁次丁卯冬十月上浣,白发学童李可染作于师牛堂。
【印文】李、可染、所要者魂
【来源】此件作品为作者夫人邹佩珠旧藏。
竞投本件拍品,请与本公司有关业务人员联系提前办理特殊竞投号牌。

「画家有了笔墨功夫,下笔与自然物象浑然一体,笔墨腴润而苍劲;干笔不枯,湿笔不滑,重墨不蚀,淡墨不薄。层层递加,墨越重而画越亮,画不着色而墨分五彩。笔情墨趣,光华照人。」
——李可染

纸上乐章:李可染《山林之歌》
20世纪70年代,李可染创作了多幅井冈山题材的作品。接受创作任务的时候,他还没有去过井冈山,这些作品都是根据照片数据来创作的。后来他去井冈山写生,发现井冈山的树木太葱茏,整个山上看不到一块石头,甚至没有一点土壤暴露出来,并且阴雨连绵,烟雾蒙蒙,山上总是湿漉漉的。李可染突然觉得没有一种传统的笔墨表现过这样的对象,一时不知道怎么下手。这个时候,进入晚年的李可染开始了新的探索。他用了十年的时间,攻克了如何表现「密林烟树」这一艺术上的难题。
80年代可染先生的山水作品大体有两种形态:一种是山河壮丽型。《阳朔》、《阳朔胜景图》、《黄山烟云》、《无尽江山入画图》、《千岩竞秀万壑争流图》,都通过高度的艺术概括,突出了山体的沈雄,江水的和天光的明亮,黑密肥腴却又岚光四射,具有山水画纪念碑的气势。另一种是密林烟树型,《树杪百重泉》、《雨余树色润》、《山静瀑声喧》和《黄昏待月明》,则以林荫深处墨法积破的丰富层次,在迷离幽深的空间中,衬出逆光的树冠边缘,以及欢快奔流的白亮亮的溪水流泉,给人以宁静中的喧哗,幽暗中的明媚。普遍的特点是整体感强烈,山川浑厚,空间幽深,墨韵苍茫,气格雄浑,布局饱满。观赏这些作品,不免有「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之感。
晚年的李可染,强烈意识到自己在中国画道路上依然是一名「白发学童」。他在1986年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个人作品展上写下的两句话:「我不依靠甚么天才,我是困而知之,我是一个苦学派」,此时李可染已是79岁高龄。「苦学派」的概念成为李可染晚年心境的写照,他不止一次对人说「我是时间上的穷人」,有一种紧迫感促使他更加勤奋、超负荷地工作。他感到自己的许多想法来不及完成了,需要靠一种集体的力量接力做下去,将自己开辟的道路拓展下去。
《山林之歌》绘制于1987年,正是可染先生晚年「密林烟树」山水的代表之作。八十岁高龄的李可染依然称「不能满意自己的作品」,以「白发学童」自我勉励,执着勤奋地探索中国传统山水画继承与发展。
《山林之歌》画面经营上「密林烟树」,只见满密山林,不见山体轮廓,左侧一道瀑布自顶部飞泻而下,穿过茂密山林,呈静穆雄强之势。他以积墨法进行构境,笔从烟里过,清新静谧,渺渺漠漠,美如梦境,轻而不浮,重而不浊,虚中见虚,流动着宜人的山岚清气。
李可染抓住逆光条件下景物呈现出的特殊效果,对山、水、树、亭进行层层积墨,表现出错杂交互的相对位置。逆光条件下,背光的景物面积较大,所以画面整体呈现出的是暗黑的色调,密林、瀑布、亭台、人物笼罩在一个稳沈的暗色调中,而暗黑的色调对于层次的表现来说,难度是极高的。对此,李可染在构图中考虑到了画面的层次与明度、墨色的关系,如图中亭台、瀑布的明度最亮,其次是透着光亮的树木边缘,然后是树木边缘向内的浅灰色调,接着是表现深度和厚度的深黑色,最后是树干的黝黑点缀。这种明度的递变、加深,使画面富有了笔墨与光色的秩序,层次丰富,空间感强。另一方面,他在画幅的不同位置,穿插以留白,用亭台、瀑布之虚拉开了密实的山林距离,使得作品在缜密中有疏朗,从而,布局满满的画幅呈现出整体浓重深厚却又明亮的特征。
画面以「积墨」表现茂盛的密林烟岚,浑然厚重,郁勃生机。复以线之力度与积墨浑点互交互让、相溶相错,表现树木华盖、山草林瀑的葱茏透脱。并于墨法中注入「光」,闪烁显现与隐没朦胧,断续连绵,弥漫于飞瀑声中、山林间。自然的色彩、声音以至林中人的呼吸都在混沌、浩瀚、深邃的统一画面中相互应和、律动。
上世纪50年代,现当代著名作曲家、小提琴家马思聪曾以云南山区民歌为素材,融入他对所经历山林生活的深刻体验和种种感受,创作了一部脍炙人口的交响组曲《山林之歌》。他十分激赏李可染山水画,敬选其山水一帧作为自己「大型演奏会节目单」封面图。当年曾对李可染说过这样一句话:「画黑是为了亮」,李可染深为感动,推许马思聪为知音。音乐与绘画内在相通的天然一致性,优美的韵律曲调与笔线墨色的韵致激发出通感性的愉悦畅快。
画面左下角钤盖一方常用印「所要者魂」,可染先生曾对此印语释义,创时代精神,魂者,创造具有时代精神的意境。1956年,李可染曾以「山林之歌」画过一幅山水写生,1987年又再绘《山林之歌》,前后跨度三十年,从当年「改造中国画」而尝试山水写生到晚年的「写意造境」,《山林之歌》体现着可染先生坚守中国绘画的「东方既白」努力,他那一生孜孜不倦进行中国山水画探索心路历程最佳呈现。
一幅山水画的笔调要统一,一幅画和一曲音乐一样,要有统一的旋律。一种表现方法是一种旋律,或是粗放,或是秀美。不能单纯根据对象,譬如画人物的用笔要和画风景的用笔要统一,远景和近景的用笔要统一,如果人物画的工细,山石的笔调又很粗放,就不协调。有时候表现对象仅用一种笔法易于单调,如皴山,点叶,可以集中笔法掺和使用,但又要在多种笔法中求得统一。笔调色调本身就代表一种情调。情调不仅包括具体部分,也包括抽象部分,有人排斥抽象部分是不对的,抽象和具体相结合,情调就更鲜明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