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13540 陈宝琛致寿洙邻信札1通1页

陈宝琛致寿洙邻信札1通1页
拍品信息
LOT号 13540 作品名称 陈宝琛致寿洙邻信札1通1页
作者 -- 尺寸 22.5cm×12.5cm 创作年代 --
估价 4,000-8,000 成交价 RMB 9,775
材质 形制


陈宝琛(1848年10月19日—1935年3月5日),字伯潜,号弢庵、陶庵、听水老人。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市)螺洲人。刑部尚书陈若霖曾孙,晚清大臣,学者,官至正红旗汉军副都统、内阁弼德院顾问大臣,为毓庆宫宣统皇帝授读。陈宝琛十三岁中县学秀才,十八岁中举,同治七年(1868年)二十一岁登同治戊辰科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同治十年(1871年)授编修,同治十三年(1874年),陈宝琛又被提拔为翰林院侍讲,充日讲起居注官、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中法战争后因参与褒举唐炯、徐延投统办军务失当事,遭部议连降九级,从此投闲家居达二十五年之久。赋闲期间,热心家乡教育事业。宣统元年(1909年),复调京充礼学馆总裁,辛亥革命后仍为溥仪之师,1935年卒于京寓,得逊清“文忠”谥号及“太师”觐赠 。
张伯桢(1877年—1946年),民国著名学者、藏书家。字子干,号沧海,又号篁溪,东莞篁村胜和村人。篁村一带是东莞张氏家族的一个聚居地。在南城区运河东三路与银丰路的交界处,有一个度香亭公园留着一座祠堂,名为“棣甫张公祠”。
1893年,适逢梁启超来东莞开设学术讲座,时年16岁的张伯桢就在此机会下认识了梁启超,并接受了其改良思想的灌输。19岁,张伯桢在广州府学宫孝弟祠康有为馆旁听,随后更成为康有为“万木草堂”弟子。继后,张伯桢积极拥戴以康有为为首的变法救国运动。
张次溪(1909年—1968年),名涵锐、仲锐,字次溪,号江裁,别署肇演、燕归来主人、张大都、张四都,东莞篁村水围坊人,我国著名史学家、方志学家。少时,随父母在京生活。1923年考入世界语专门学校,不久入孔教大学,获文学士学位。曾先后应聘为《丙寅杂志》编辑、北京《民国日报》副刊编辑。1928年冬赴天津,任职河北高等法院兼《民报》编辑。1929年,章太炎等组织国学会,张被举为理事。

LOT13540-LOT13563为张伯桢、张次溪父子旧藏
LOT13540-LOT13566均为同一藏家旧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