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5801 清乾隆 白玉浅刻岁朝村庆图御题诗小座屏 (一对)

白玉浅刻岁朝村庆图御题诗小座屏
拍品信息
LOT号 5801 作品名称 清乾隆 白玉浅刻岁朝村庆图御题诗小座屏 (一对)
作者 -- 尺寸 长14.6×9×17cm 创作年代 清乾隆
估价 150,000-200,000 成交价 RMB 172,500
材质 形制


备注:上海藏家旧藏

此对座屏形制与独扇式座屏相同,但体量十分精巧,考其用途,当为文房案头所用之砚屏,置于砚端以障风尘,与立于案头之小屏风类似。底座与边框以红木制作,壶门式券口牙板,插屏攒框起线,工艺考究。屏心为白玉,选材精心,全无绺裂等瑕疵,玉质洁白细润,地子打磨平整光滑,具有玻璃光泽。
两屏均以阴线浅刻纹样,一屏表现得是岁末村庄乡民之间走访探望的画面,画面左方为房屋村舍,周围可见石墙谷仓,竹篱环绕,屋内一人正于堂前跪拜,其身前长案上摆满了盘碗供品,案后悬挂一副老者画像,可见正是在祭拜先祖,侧面厢房有一仕女正掀开门帘进入堂前,另有一小童手摇拨浪鼓已先一步跑进了厅堂;屋外有两位长者此时也来拜访,他们前边有两小童在前方招呼引路,长者身后也有一小儿,似乎十分害羞,只露出半个身子来。画面右侧又可见几座屋舍,当是来访老者的家,中间大面积留白,仅以几道水纹表明几座房子是被水面分隔开。画面右上阴刻诗文:“社常接鸡犬,邻不远西东。相聚农桑话,于于太古风。”诗文也正与画面主题相合。
另一屏表现的是似乎是一大户人家开饭前的情景,一间房舍邻水而建,画面右侧厅堂内,一老者正坐在桌旁,桌上摆满了盘碗,老者正对一仆从吩咐着什么,他身前有两位女子正在交谈,一孩童正举起左手指着桌上的美味佳肴,似乎迫不及待要过去,屋外庭院里,又有一少年手持拨浪鼓,逗引小一些的孩童往屋里走去,庭院里寒梅静放,苍松高耸,湖石矗立,画面左侧一座小桥连通对岸,一片祥和安稳景象。画面左上阴刻诗文:“东郭还西墅,山家接水村。春朝庆老幼,丰岁足鸡豚。”亦与画面相呼应。
查阅所刻诗文,一出自《题周臣村庄农庆图》,见《清高宗御制诗三集》卷四十三,诗文全文为“山庄无别事,惟是祝年丰。纳稼村村急,高囷户户同。社常接鸡犬,邻不远西东。相聚农桑话,于于太古风。”一出自《题李士达岁朝村庆图》,见《清高宗御制诗四集》卷四十一,诗文全文为:“东郭还西墅,山家接水村。春朝庆老幼,丰岁足鷄豚。三代遗风在,一时深意存。治民无别术,饥饱俾寒温。” 两首诗的主旨一致,认为治理国家的最重要方式就是使百姓吃饱穿暖,农民们一年的农事已了,该是“祝丰年”的时候了,要让农民能够在辛苦了一年之后得以休养生息。
这两幅座屏正反所刻画的图案加上乾隆所作的诗文,强烈地反映出一个主题,即只有重视农耕并关心民瘼,才是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帝王福寿无疆的根本。男耕女织为农业帝国的立国之本,表现劝掖农桑的《耕织图》自南宋以来成为历代宫廷绘画的传统。康熙二十八年,康熙帝命宫廷画家焦秉贞绘《御制耕织全图》刊行。雍正帝也将自己本人和福晋扮作农夫、蚕妇,画入耕织图册(今藏北京故宫)。乾隆帝继承了祖父、父亲首重农桑的态度,故此对插屏也是对宫廷“耕织图”传统的继承和推衍。
纵观此对座屏,布局合理、疏密有致、远近比例谐调,透视效果极佳。而雕刻者在利用阴刻线表现景物的主次远近浓淡疏密方面也有自己独到之处,常常利用线条的粗细、断续变化,甚至留白处理,使画面更加传神,其构图、笔法与清代宫廷木刻山水版画大有相通之处,题刻诗文笔法极具隶书书法笔意,是典型的宫廷“画意”玉器,类似作品可参阅北京保利2008年春拍第2110号“清乾隆 青白玉填金御题诗山水座屏 (一对)”,成交价392万。
按照宫廷惯例,此式画意玉器必有所本。经查阅相关资料,李士达《岁朝村庆图》和周臣《村庄农庆图》的原作据记载曾藏于清宫之中,今李作尚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有乾隆御笔题诗,但周作于两岸故宫均无库存记载,也未记录于《故宫已佚书籍书画目录四种》中,说明其踪迹现已成迷,世人皆未见过原作。通过对比李士达《岁朝村庆图》我们可以发现,本品画面风格与李作颇为接近,当是自其化裁而来。
无独有偶,查得北京颐和园藏有一对碧玉插屏,画面布局与本品如出一辙,惟颐和园藏品体量较大,且为双面工,诗文全文刻于背面。两组作品相映成趣,充分表现出造办处玉工竭尽其能以不同的视觉手段表现乾隆御题诗文,帝王与巧匠的合力推动,使得乾隆宫廷艺术得以博大精深、丰富多彩。如此佳作,值得藏家格外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