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6257 民国 寿石工刻张伯驹自用印四方

寿石工刻张伯驹自用印四方
拍品信息
LOT号 6257 作品名称 民国 寿石工刻张伯驹自用印四方
作者 -- 尺寸 长2.3×2.3×5cm;长1.6×1.6×6cm;长1.9×1.2×2.1cm;长2.4×1×3cm 创作年代 民国
估价 100,000-200,000 成交价 RMB 230,000
材质 形制

印文:张伯驹印,边款:印匄。
印文:丛碧,边款:印匄。
印文:伯驹过眼,边款:印匄。
印文:游春园,边款:印匄。
寿石工的篆刻在北方艺术界影响很大,于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执教达三十年之久。并长年担任讲师,教授金石篆刻,被誉为“执北方印坛之牛耳”,是当之无愧的印林前辈。此四印为寿石工所制张伯驹自用印,依次为白高山狮钮张伯驹印白文方章、黄高山异兽钮丛碧朱文方章、白芙蓉瓦钮伯驹过眼朱文长方章、昌化石游春园白文长方素章,皆署印匄款。印作融合浙派、赵之谦、黄牧甫诸家之长,深得黄牧甫布局法,取古玺之意趣,结体疏朗,刀法精熟,印风清丽刚健,线条优美多姿,在运用空间的虚实上把握的十分到位,极具金石韵味。
印主张伯驹和末代皇帝溥仪的族兄溥侗、袁世凯的次子袁克文、奉系军阀张作霖之子张学良,并称京城“四公子”。是民国时期最为著名的书画收藏大家,若陆机的《平复帖》、李白《上阳台帖》、展子虔第《游春图》、杜牧《张好好诗》、宋徽宗题李白《上阳台帖》、杨婕妤的《百花图》、范仲淹的《道服赞》以及黄庭坚《草书》等等均为其的藏品。关于收藏的目的,张伯驹早就在《丛碧书画录序》里写的很清楚了:“予所收蓄,不必终予身,为予有,但使永存吾土,世传有绪。”在这四方印中,有一方“丛碧”印颇为有趣,早在1927年,张伯驹于北京琉璃厂闲逛。突然,他在一家古玩字画铺前驻了足。“请把这件墨品取出来看一下。”伙计取下写着“丛碧山房”的横幅。“这四个字写得真是苍劲飘逸。”张伯驹一边赞叹,一边看落款。这一看,他着实吃了一惊。“没想到竟是康熙皇帝的御笔。”反复推敲无误后,他立马收了。从此张伯驹便自号“丛碧”,并将宅院也命名为“丛碧山房”。张伯驹用印历来都是拍场宠儿,早在2011年西泠春拍时,陈巨来刻张伯驹自用象牙“京兆”印,估价12万,最终以161万元的高价成交(西泠印社2011年春季拍卖会 近现代名家篆刻专场Lot1804)。时隔十年,又见张伯驹自用印,其市场表现令人期待。
张伯驹(1898-1982)字家骐,号丛碧,别号游春主人、好好先生,河南项城人,生于官宦世家,系张锦芳之子,过继给其伯父张镇芳。张伯驹和末代皇帝溥仪的族兄溥侗、袁世凯的次子袁克文、奉系军阀张作霖之子张学良,并称“四公子”。除诗词学家而外,张伯驹还集收藏鉴赏家、书画家、京剧艺术研究者等身份于一身。其曾任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国家文物局鉴定委员会委员,吉林省博物馆副研究员、副馆长,中央文史馆馆员。
寿石工(1885-1950)名玺,字务熹,号印、珏庵、悲风、珏公、园丁,别署石公、硕公等。斋名有蝶芜斋、铸梦庐、辟支堂、绿天精舍、玄尚精庐等。绍兴人,定居北京。山阴寿氏宗族蕃盛,英才迭出。寿石工父亲寿福谦(镜虚) 工书画,擅长治印,曾任山西布政司库大使。族亲寿怀鉴(镜吾)就是大文豪鲁迅少年时在三味书屋读书的启蒙塾师,被鲁迅称为“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 人。石公先生工诗词、书法、篆刻,均自成一格。篆刻师赵叔孺、吴昌硕、黄士陵,工稳秀逸,宁静蕴借。书法初学欧、米,后参以六朝碑版变化,形成刚劲流畅极富金石之气。1917年与陈师曾创立北京美术专门学校,后曾在北京女子文理学院、北京艺术学院任教。着有《铸梦庐篆刻学》、《篆刻学讲义》、《珏庵词》数卷。宋君方也善治印,与寿氏在京城有“赵管风流”之称(赵,赵孟俯,管,管道升,二人为夫妻,均善艺事)。